成长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家庭百科  >  成长教育
家长对孩子成长应该采取的是树大自直vs严加管教?
发布时间:2023-03-08     作者:   来源:壹心理   分享到:

不知道当代家长们,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

我想让孩子有自主意识,独立处事,所以对孩子采用放养政策,却没想到孩子成了“刺头”,不服管教,到处惹事;

我想让孩子养成良好规范的学习生活习惯,严于律己,所以对孩子严加管教,却没想到孩子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变得畏畏缩缩;

我不知道对孩子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两种方法我都试过,但是都收效甚微,甚至产生了副作用;

对于孩子的成长,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01 关于孩子成长的两种教育观念

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长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各种信息横流,使得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对于孩子成长,有的家长相信“树大自直”,对孩子无需过多管教,孩子长大之后自然会懂事;而有的家长则反对这一种观点,认为“好孩子是好父母教出来的”,“熊”孩子的背后是“熊”父母。

关于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人们各执一词。已有众多研究者对第二种观点持赞成态度,他们认为“熊孩子”出没,根源在于家庭教育,儿童时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父母的行为对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树大自直”有一定的道理,他们说孩子在学习中才是占主体地位的角色,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世界。只是由于不同孩子的个性有差异,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不能任其自然发展。

以上,两种关于孩子成长的教育观念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难怪家长们会感到不解,甚至有些无从下手。部分家长因为抉择困难,于是决定在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再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干预,这在无形之中便助长了孩子的放任自流。但是,似乎大多数家长都认同,给孩子“完全的自由”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自主意识日渐上涨、学业压力日益繁重的中学生来说。

d9a8abb5475b365d2b9251fd05902b34.png

那么,家长们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握好“度”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就让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这两种教育观念吧。

02 对两种教育观念的解读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在其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中指出,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自我是个体发展中的积极力量。也就是说,即便是家长不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干预,孩子依旧拥有自主探索的动力,能够通过主动学习来适应社会规则,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部分家长相信无需对孩子的成长多加干预,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但是,埃里克森也很重视教育的作用,他指出,人的发展是具有多维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父母应当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d7f551c0a572a3e2a38c6071f6b04eff.png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儿童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这与埃里克森的观点相一致。此外他也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可以起到引导与帮助儿童学习的作用,帮助孩子达到其自身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能够促进孩子的进步和发展,父母的管教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长的管控是必不可少的,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db2b4931a46e781ab6e301a697200d0.png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后天环境与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作用,创立者华生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而斯金纳认为对儿童的某一行为给予强化或惩罚,可以增加或降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依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熊孩子”的出现是由于父母未能适当地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强化,没有做到及时对儿童的消极行为进行惩罚,因此“养不教父之过”这一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认为儿童仅仅通过观察周围人就能学会很多适宜性行为和不适宜性行为,也就是说作为儿童最先接触的对象,父母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成为儿童观察模仿的对象,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部分儿童未能辨别父母行为是否恰当,只是一味模仿父母,这为“熊孩子背后是熊父母”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以上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教育观念都有其可取之处。孩子天生具有的好奇心使得他们会主动地探索世界,但是在“小探险家们”主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了父母制定的规则和监督,就很容易会步入歧途;当然,如果父母的管教太过严格,也容易“抹杀”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求知欲和胆量。二者应当结合而非对立,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适应其自身发展特点。

03 给父母的育儿小建议

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到底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既“有法可依”、“有则必依”,又能维护好“小探险家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乐趣呢?以下是咨询师给出的几点小建议。

首先,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的有力量的个体,越是幼小的孩子心中父母的形象便越是权威,父母的行为也容易引起孩子的观察模仿。

然而,当今社会许多父母却存在教育恐慌,为孩子报考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但是自己却宽以待己,对待家庭工作浑浑噩噩,一下班就把鞋子一扔躺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部分家长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都存在较大问题,成天把脏话挂在嘴边,这样根本无法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模范。对此,家长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再去对孩子提出要求。

9bfd278e349af42a42d1644744fe12c3.png

其次,父母应及时对孩子的积极或消极行为给予强化或惩罚。当孩子做出一些“懂事”的行为的时候,家长应及时奖励表扬;当孩子玩小性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也不能一味宠溺,一切顺着孩子的想法,这样只会对孩子的消极行为产生强化,让孩子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好吃的好玩的”,然后下次还敢“犯事”,父母应当按照行为的严重程度及时给予惩罚,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观念。

最后,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家长应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就像大教育家孔子教育他的学生一样,“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对于淘气、不守规矩的孩子,家长应当为其制定详细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并严格实施;对于懂事、安分守己的孩子,家长应当适当鼓励和引导他们去积极探索,给予他们恰当的自由空间,以促进他们的提升和发展。

34275e5c3952d51feac1cd8180161bc8.png

“阳光普照世间万物时,并不会在意每朵花是否都散发出幽香与芬芳;它所在意的是,光线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是不是都给了花瓣最温暖的触摸。”

愿家长们都能用温柔与爱引导孩子,用智慧的双眼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最重要的是要接纳并不完美的孩子们,正如“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与孩子们携手并进,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自我修行。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