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半坡人聚族而居,过着定居的生活,氏族成员集中居住在一起,有完整的聚落形态。如考古发掘所现,聚落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区3个区块。居住区周围有一条大壕沟与外界隔绝,壕沟虽只残留北边、东边和东南角的一部分,仅发掘出北段70多米和东南角18米两段,其余部分均是钻探划定的。但已经可以探明其基本形制略呈弓形,长300米,沟形上宽下窄,口宽6—8米,底宽1—3米,深5—6米,起着屏蔽与防卫的功能。聚落中还有两条小沟道,位于居住区中部的东、西两侧,中间有3.2米宽的通道。西沟残长39米,形似长柄曲钩状,口宽1.4—2.9米,底宽0.45—0.84米,深0.6米;东沟只发掘13米长,口宽1.7—2米,底宽0.8—1.1米,深1.5米,可能是聚落内部两个族群之间的隔道,也可能是为了防止圈栏里的牲畜外逃而设置的障碍。窖藏是半坡人常见的储藏方式。半坡遗址发现窖穴200多个,多密集分布于居住区内,和房子交错在一起,多为口小底大的圆形袋状,口径1米,底径1.5米至2米,深2米左右。在其中的一个窖穴中,还保存有已经腐朽的粟米达数斗之多。
1.居住条件:半坡人住的房屋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最常见的是半窖穴式的方形房屋,也有直接在地面上起建的木构建筑。无论方形或圆形,房屋的中间都有一个火塘供取暖、煮饭和照明之用。靠近门的地方有两道短墙,可能是屏风一类设置。居住面平整光滑,有的房子里分高低不同的两部分,可能是分别用作睡觉和放置东西之用的。由屋内通向屋外的门道作台阶或斜坡状。
房屋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大房子的面积90—150平方米,中等房子30—40平方米,小房子12—20平方米。
居住面和隔壁都用草拌泥内加木筋做成,表面光滑平整,有的加火烘烤,更加坚固。屋顶是用木椽排架起来,上面覆盖一层较厚的草拌泥土,也经过了烘烤,能抵御风雨的侵蚀。屋内用二到六根柱子支撑屋顶。为了加固柱基,在木柱周围加有夯打过的泥圈,柱基下还垫有陶片、烧渣等物,以防下陷。
半坡遗址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坡遗址长方形房屋复原图
2.食物构成:半坡人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农人,他们的食物除了粟米而外,还有猎物及鱼类。他们种植的唯一谷物是粟,前述在半坡遗址一个窖穴中发现的粟米,以及墓区随葬品中发现的粟米和遗址中出土的用于舂[chōng]米的器具石磨盘、石磨棒,都说明了人们对粟作农业的重视。他们也是最早的蔬菜种植者,他们已经发明了种植白菜、芥菜等蔬菜的方法。狩猎、打鱼和采集而来的动物、植物块根、昆虫和松子、榛子、栗子等果实也是很重要的食物来源。
半坡出土磨盘磨棒
3.婚姻形态:半坡人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全体成员生活在一起,但又分为若干母系氏族家庭,男女双方分别住在自己的氏族中,他们过着族外的对偶婚姻生活,本氏族男女不能结婚,各自在自己的氏族内生活,因此,死后男女双方各自埋在自己氏族的公共墓地里,而且兄弟姊妹是分开埋葬的。半坡墓地男女分葬和同性合葬的情况,正好是这种婚姻制度的说明。
4.生活用品:陶器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具,半坡遗址中,生活用具除发现27件骨匕以外,都是陶质器皿。按用途分有炊煮用的灶、罐、鼎,汲水用的尖底瓶、葫芦瓶和小口壶,炊器有饮食用的钵、盆、碗、盘、皿、杯、壶和盂等,储藏东西用的罐、瓮和尖底器等等。饮食器和水器多用细泥陶制成,炊器和储藏器多用粗砂陶制成。
5.穿着打扮:据考古学家考证,半坡人穿的衣服,夏天用麻布,冬天用兽皮制成。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来推测,半坡人上身穿着类似背心样的衣服,下身则穿着短裙,衣和裳是分开的。半坡人会装饰打扮,有了一定的美的追求。半坡遗址出土的装饰品达1765件,其中有骨笄[jī]715件,陶环1009件,石环14件,蚌环6件,石璜2件,石管饰2件,带穿圆形石饰1件和蚌饰16件。根据用途分为头饰、颈饰、腰饰和手臂饰。相对于聚落的规模和人数而言,装饰品虽然各不相同,但数量还是比较大的,可见装饰打扮已经成为时尚。
牙饰 蚌壳
(来源:本文摘自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的《西安文化遗产辑录》第二辑,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