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西安半坡遗址:遗址区分布
发布时间:2023-02-07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半坡遗址位于浐河右岸的二级阶地上,距离河岸约800米,其范围沿着浐河大体上呈现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的椭圆形。聚落遗址大体分为居住区、制陶工场和公共墓葬区三部分。由于遗址区靠近河岸的西部已被破坏,现存发掘的是存留下来的墓地和五分之一的居住区。共发现房址46座、窖穴200多个、家畜圈栏2个、窑址6座、大围沟1条、小沟道2条以及竖穴土坑墓葬174座和瓮棺葬墓73座,获得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及装饰品多达11220件。

居住区位于聚落中心,有3万多平方米,内有大小不等的房子,大部分窖穴、家畜圈栏和瓮棺葬等分布其中。居住区分为南北两片,可能分属两个群体或两个经济组织,每片内都有一座大房子,可能是各自的首领住所或者是成员聚会之地。大房子周围散居着数目不等的小房子,显然是其成员的住所。两片居住区之间有一条大体呈东西向的小沟,深1.5米,宽2米。

image.png

半坡遗址大壕沟

居住区周围有一条深5—6米、宽6—8米的大壕沟,应该是属于防御性的人工设施。壕沟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烧制陶器的窑场。

半坡遗址经过发掘的房址有46座,为圆形、方形或长方形,多为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地面上建筑。房子的结构一致。半地穴式房子入口都有一个宽不到1米的斜坡门道,门道正对着的是房室;门道和房室之间有一条土筑的门坎;房子中心都有一个圆形或瓢形的灶坑,灶坑周围有1个至6个不等的柱洞,是用来安装支撑房子的骨架;大部分房子周围的墙壁是用密集插排的小木棍编制的篱笆,内外涂以草拌泥并用火烧烤得坚硬平光,居住面和半地穴式的墙壁也是如此涂泥并烧烤;从房顶内垮塌的屋顶遗迹现象分析,其屋顶是用木椽做伞状支撑,其上敷以茅草和草拌泥。圆形房子一般直径6—8米,面积不大;方形房子面积都较大,小的在10—20平方米,中型的有30—40平方米,最大的一座复原面积达160平方米。在住房附近,挖筑了储藏物品的窖穴和饲养家畜的圈栏。发掘的200多个窖穴,密集地分布在居住区内,和房子交错在一起,显然是各有所属,其多为口小底大的圆形袋状。有的窖穴内发现了食用的粟粒和菜籽的遗存。发现家畜圈栏2个,都呈现不规则的长方形,周边有小木(竹)棍做的篱笆的遗迹。

image.png

半坡遗址半地穴圆形房址

image.png

半坡遗址方形房址

据石兴邦先生说,最初发掘的时候,“没有想到建博物馆的事,所以将几处好的房址一块块地解剖掉了,大形房子除将两个柱础,全部取出土拿回外,其他的墙一段段地切开将其残块堆到已挖过的地方去,圆形房子也一片片地取下,居住面也一层层剥开,整个房子化整为零了”。成为他很大的遗憾,他说:“收获是了解到内部的结构和包含物。在当时从考古学的角度看来是应做的,但在博物馆成立后要想恢复大房子就难上加难了,觉得很可惜。”而且在1954年第一次发掘以后1955年春发生的筑路取土事件,“不仅破坏了墓葬区而且破坏了聚落北部的一部分居住区,至少将一座双连灶的大房子推掉了”,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制陶工场集中在大壕沟外的东边,陶窑有横穴窑和整穴窑之分,发掘的6座陶窑规模都比较小,直径在1米左右。

公共墓葬区位于壕沟以北,在此共发掘成人墓葬174座,为浅竖穴墓坑。这些墓葬,除1座男性二人合葬墓和1座女性四人合葬墓之外,其余均为单人葬。其葬式多为仰身直肢葬,此外还有俯身葬、二次葬和屈肢葬。仰身直肢葬相当规矩,一般都是头朝向西,面向上的方向摆放,上肢骨和手骨垂直放在躯干骨的两侧,下肢骨垂直并拢,平躺墓室。俯身葬都是直肢俯身,面部向下。二次葬是把久放的尸骨重新规整地堆放在一起,头部仍朝向西。屈肢葬一般是侧身,上肢屈折或下肢屈折或上下肢都屈折,作侧身睡眠状。墓室多为长方形土坑,但相当一部分墓坑不清楚。

前述筑路取土事件除了破坏居住区外,墓葬区大面积损失,给墓葬区的发掘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好在后来立即重起发掘,抢救性地发掘了一批墓葬,其中包括上述四人和二人合葬墓。发掘之后,他们将全部人骨用纸浆包裹好完整地收起来,并将四人和二人合葬墓用木板连同随葬品原封不动地取下来拿回做研究和陈列,至今还陈列在半坡博物馆内。然而,那时还没有考虑成立博物馆的事,所以在东西取了后,仍然被筑路队挖去垫路基了。

瓮棺葬是半坡遗址的一大现象,是埋葬早夭小孩子的一种葬式。葬具以陶瓮、陶罐为棺,用陶盆或陶钵作为棺盖,也有两个陶瓮或陶罐对扣而成的,并且常在瓮、罐、盆、钵的底部凿一小孔。半坡遗址共发掘了73座瓮棺葬墓坑,其中67座葬于居住区内的房子的旁边或附近,只有6座葬在居住区外。居住区内的这些瓮棺葬中,多一半密集地分布在两片地区,形成两个瓮棺葬群,应该是与两片居住区相对应的。

image.png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瓮棺

根据石兴邦先生的记述,在早期发掘中,曾经有一具完整的瓮棺葬的小孩(有三四岁)骸骨,其骨架、头、四肢俱全,考古人员确认很珍贵,专门用细蜡将它固定在瓮座上,作为展示小孩埋葬情况的最好的骨骼。为了扩大半坡遗址的影响,1956年底至1957年初,曾经在北京故宫举办了一场“半坡出土文物展览”,几乎所有发掘的精品文物都去参展了,也包括这件骨骼。但是,很可惜,就在这次展览中这件骸骨被捣毁成一堆破碎的骨头了。这件宝贵的文物,从此就消失了。

半坡遗址的墓葬随葬品多为日常生产和生活用的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和装饰器等,数目多少不一。瓮棺葬是埋葬小孩的,一般都没有随葬品;成人墓随葬品少的1件,多的10件,一般以五六件最为常见,其中100多个墓没有随葬品。但是有1座小孩(有说十几岁的,有说七八岁的,有说三四岁的,而且几乎都认为是女孩)的墓葬很特别(M152),却没用瓮棺葬,反而是按成人的葬俗埋藏,用木板做葬具,而且随葬品特别丰富,有陶器、石珠、石球、耳坠等79件,在钵内还有粟粒遗迹。这是一个例外,一直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探究。

(来源:本文摘自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的《西安文化遗产辑录》第二辑,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