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西周丰镐遗址(十四):何以建都丰镐
发布时间:2021-08-18     作者:   来源: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周人确定以丰镐[hào]为都城,是经过历代祖先很多年艰难选择的结果。周人在文王以前的历史相当长,其远祖后稷[jì]始封于邰[tái],其后经过不窋[zhú]、公刘、古公亶父几代英明祖先的奋斗,终于确立了以周原为中心的周的基业。到了文王时,又向东迁徙,先是到咸阳以东的程地,然后再到丰京;武王又经营镐京,形成了丰镐共存的局面。

何以建都丰镐?中国当代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曾对古代建都提出四个必要因素: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军事因素、社会基础,这对于研究古都的形成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是山水之利,地理之便。大而言之,关中地区有四塞之固,黄河之险,渭水、泾河等河流贯穿其中;小而言之,丰镐地区处在山水之间,南有秦岭作屏障,北有渭河防护,还有丰水、镐水、潏水、沧浪河、灵沼河等多条河流贯穿其中,加上黄土台塬以及遍布其中的池沼,既有山泽之利,又有舟楫之便,从而构成了天然的生养和防护体系。

其次是开发很早,历史悠久。丰镐地区是新石器时期人类集中活动区关中分布带的重要地点,由徐良高所著的《周都选址丰镐的奥妙》指出,“西安一带不仅是关中地理的核心,也是古人聚落群的核心地带。”在沣河两岸地区,尤其是客省庄经马王村至张家坡、大原村北的郿坞岭高地一带,分布着仰韶文化到龙山时代的大量遗迹,其中以客省庄文化作为重要的代表遗迹。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均选择了这一带为居住地,因此,周人选择建都于此。悠久的人类居住史,以及由此衍生的丰富的先周文化群体成为西周建都最重要的社会基础。

再次是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较为发达。丰镐所在的雍州,早在《尚书·禹贡篇》之中,就被评定为“上上等”的膏壤,是最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汉书·地理志》记曰:“文王作丰,有鄠[hù]杜竹林,南山檀柘[zhè],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yú]。”《宋书·沈昙庆列传》曰:“膏腴上地,鄠杜之间,不能比也。”所谓“鄠杜”指的就是丰镐这一带。周人是以农耕作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选择此地理所必然。

最后是天下之中的战略位置,成为周人东进以争天下,实现宏图大业的基地。如前所述,周人一再迁徙,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由史念海、史先智所著的《西安附近的原始聚落和城市的兴起》(以下简称《兴起》)指出,“文王灭崇以后,所能够实际统治的地区,最东不出华山之阳和桃林之塞。华山今仍因旧名。桃林之塞则在河南灵宝县西。大体说来,文王时周人的版图略同于现在的关中而稍有出入。丰镐的位置就居于这新的版图的中心。”这种寻求“天下之中”建都的政治理念,在上古之时已经形成。

周人也是如此,每次迁徙都选择与他们当时的势力范围相应的中心地点作为都邑,由卢连成所著的《论商代西周都城形态》指出,“岐周、丰、镐城址的选择,也是本着居于天下之中的政治思想确定的。王季至文王晚年,经过频繁的征战,尤其是灭崇以后,周人势力已经从陇东、关中西部,扩展到关中东部至河洛之间。为了适应这种扩张的态势,并进而东进灭商,周人把都城从关中西部的岐周迁移到关中中部的丰、镐,这时的丰、镐,恰处周人实际统治范围内的中心地区。”

丰镐成为周人实行有效统治和东进以争天下的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兴起》指出,“后来灭商之后,经营洛邑之时,明确提出都城应建在‘天下之中’的道理,成为选择都城的依据。”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所藏何尊上,最早出现的“宅兹中国”的“中国”指的就是洛邑。

西周灭亡后,丰镐也相应残毁,继起的为咸阳。咸阳作为秦的都城,其遗址在今咸阳市东窑店一带。秦以咸阳为都,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上距周幽王被杀于犬戎(前771年),已经过去421年了。


(来源: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西安文化遗产辑录》,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