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西周丰镐遗址(十三):手工作坊遗迹
发布时间:2021-08-17     作者:   来源: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丰镐[hào]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成为研究西周手工业的重要资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状况:主要有铜铸业、制骨业和制陶业等类。铜铸业以青铜器物铸造为主,既有祭器,又有兵器,还有大量的实用器物;制骨业是以动物骨头为原料的手工制造业,主要制作兵器,如箭镞和骨针、骨刀等;制陶业主要制作日用器物和冥器。其中尤以青铜器价值更高。马王村、客省庄、大原村、落水村等处发现西周陶窑近百座,分竖式窑和横式窑两大类。在新旺村南部的高地上发掘了3座西周晚期的制骨作坊,出土大批骨角料、半成品骨器及断残骨器。

在制陶技术上,西周早、晚期已经有了变化。早期的陶器多半采用轮模合制;到了中晚期,除沿用前法外,快轮法逐渐普遍起来,产品趋向规格化。

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在丰镐遗址内已发现的先周文化遗存包括半地穴式房址、灰坑、窖穴和墓葬。由徐良高所著的《丰镐遗址内先周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以下简称《发现与研究》)指出,“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些遗迹已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生与死两个方面,因此,肯定在丰镐遗址内存在先周文化遗存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西周以来历代的破坏及后期遗存的覆盖,所以先周文化遗存保存得并不完整。

如前所述,已经发现并初步判断的先周文化遗址分布在从沣河西岸客省庄经马王村至张家坡村之间的郿坞岭高地上,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既有灰坑、房址,也有墓葬,为文王迁丰的研究提供了考古学证据。由于丰京一带地域有限,周人乃向东发展,跨过沣河,建立了镐京,并在沣河、古滈河之间发展,在斗门镇、花园村等地所在的“高阳原”高地上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在丰西一带却继续向南发展,在新旺村至冯村的“官梁”高地上留下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遗存,如地层、灰坑、房址、青铜器窖藏、制骨作坊等。《发现与研究》指出,“整个西周时期,沣东、沣西的西周遗存构成一个整体,显示丰镐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发挥着都城的作用。”

image.png

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guǐ]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关中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岐山、扶风、宝鸡市区和眉县一带,另一是西安市区、长安、蓝田和临潼一带。这是由于西安曾为西周首都丰镐所在,岐山、扶风等处则是迁都丰镐前周人的都城所在,是第一次分封时贵族所建城邑集中之地,也就是他们的老家所在之地。大量青铜器都是从这些地方的古墓葬、古遗址中出土的。计有盘、斝[jiǎ]、觥[gōng]、尊、卣[yǒu]、觚[gū]、鱓[shàn]、斗、爵、方彝[yí]、壶、鬲[lì]、豆、编钟、铃、鼎等器物。

微信图片_20210817134545.jpg

临潼出土的青铜器铭文

这些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从西周早期到晚期几乎各代的都有,它们的花纹、器型、形状等都是研究古代美术和器物造型的重要资料。其铭文更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可以补证历史记载之不足。丰镐和周原出土的青铜器,无疑代表了西周青铜器的风格,成为全国各地青铜器识别与断代的重要参考标准。截至目前,青铜器的出土已经非常普遍,除了陕西各地,甘肃、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等地也有发现。但不论是何地出土,考古工作者很容易从风格上断定其是否为西周的产物。这说明我国在西周时期,文化的影响力非常广泛,不仅在行政上,而且在文化上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大国。


(来源: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西安文化遗产辑录》,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