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手足技
发布时间:2021-06-17     作者:耿占军 杨文秀   来源:摘自《汉唐长安的乐舞与百戏》   分享到:

唐代长安的手足技包括弄丸跳剑、踩球和旋盘,同时我们把踩高跷也归入此类。

弄丸跳剑是始自战国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杂技节目,以表演手部技巧和手、眼的配合为主,至唐代更增加了难度。表演者要把数枚弹丸或短剑接连不断地在空中抛来抛去,使之上下飞转,往复不绝;而且技术水平越高,抛掷的弹丸或短剑就会越多。像《唐舞绘》走索图中的杂技艺人,在表演走索的同时,手中抛弄的弹丸就已多达十一枚。而若放在平地之上,那么手中抛弄的弹丸可能会更多。另外,《唐舞绘》中还有一幅“跳剑”图,一位长髯老人,手中抛弄七把短剑。其水平也算很高了。在唐代长安,每逢喜庆节日,尤其是宫中宴享,一般均有此项节目。唐代陆龟蒙《开元杂题七首·杂伎》中有“弄象驯犀角抵豪,星丸霜剑出花高"的诗句,描写的正是杂技表演中驯犀象、角抵和弄丸跳剑的热闹场景。

1623223949240988.png

 另据《唐会要·散乐》记载,当时的百戏之中还有一个“跳铃”的杂技节目。这大概和弄丸跳剑一样,可能是一种用手抛弄带柄铃铛(或圆丸状铃铛的手技节目。

踩球,亦称蹑球或蹋球,要求表演者能很好地把握自己重心和平衡,并在球上做出各种动作,一般由女子表演。唐代长安的踩球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在一个小圆球上跳《骨尘舞》和《胡旋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于球子上”。水平确实很高,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还有一种是做彩画木球,高一二尺,伎女登蹋,球转而行,萦回去来,无不如意。实际上是一种站在球上滚球的杂技。唐人王邕在其《内人蹋球赋》中描写到:“球犹求也,展转弛逐兮……球上有嫔,球以行于道,嫔以立于身……于是扬袂迭足,徘徊踯躅,虽进退而有据,常兢兢而自勖……下则雷风之宛转,上则神仙之结束。无习斜流,恒为正游,球不离足,足不离球。”把一项并非高难的杂技节目描写得优美雅致,奇妙无比,充分展示了表演者高超的技巧。
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所载百戏中还有一个节目“旋盘”。这是一项以竹棍或手、足挑起瓷盘进行旋转而不坠的技艺。在甘肃敦煌的壁画中就有儿童转盘的图像:一童下腰至地,另一童单足立其腹上,用双手和另一足各旋转一盘,形象至为生动。

此外,在《旧唐书·音乐志》所载散乐百戏中还有一项“长跷伎”,大概就是我们今天经常可以看到的踩高跷。在前文所引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绳伎》的表演艺人中,其中就有“以画竿接胫,高五六尺”者。这应该是在悬空的绳子上表演踩高跷,当然比在平地上踩高跷难度要大得多。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