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探索发现  >  生命之光
一眼把你望到底!科学家如何把皮肤变透明
发布时间:2025-03-26     作者:吕同舟   来源:科普中国   分享到:

我“天真年少”的时候,总喜欢幻想自己有一些奇怪的超能力,比如随时隐身,自由变形等等。但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的皮肤变透明。如果这是一种超能力,那听上去可太奇怪了,而且好像没什么用。

但换个角度来看,对医生来说,这可大有用处。从古至今,想要知道一个人的体内发生了什么,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比如如果能把我们肚子上的一块皮肤变透明,或许就能免于手术,甚至不需要借助昂贵的成像仪器,轻松看穿我们体内的情况。

最近,科学家发现,把一种混合物涂在活小鼠的不同身体部位时,就会让这些地方变透明。不要以为这是什么难得一见的试剂,这种混合物只需要两种再常见不过的物质,水和柠檬黄,也就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食用色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开创性研究。

为了了解透明,我们先来说说“不透明”。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动物的身体都不是透明的,比较著名的透明动物有水母、斑马鱼、玻璃蛙。而我们的身体之所以不透明,主要是因为皮肤组织是一种散射介质,它可以散射光,让照在我们身上的光在不同方向上被反射出去,而无法直接穿过去。

这种散射效应和人体组织的成分有关。我们的身体有许多不同的成分,比如水、脂质、蛋白质等等。这些成分都有不一样的折射率,它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减缓光在它们之中的传播速度。比如,对可见光来说,水的折射率大概是1.33,而脂质和蛋白质就要更高一些。

在大多数组织中,这些折射率各不相同的成分紧密结合,可见光在穿过时就会发生散射。也正是这种散射效应,让我们觉得它是不透明的。

那么反过来想,想要让活体组织变透明,就得让光能穿过去。而想要光畅通无阻地穿过,关键就在于找到一种方法来减少不同成分的折射率差异。

有了这个基本思路,研究人员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光学概念。有一个数学方程,被称为克拉默斯-克勒尼希关系。它描述了一种材料的光吸收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它告诉我们,材料和不同颜色的光之间的互动其实有一种微妙的联系,如果一种材料吸收了更多某种颜色的光,这会改变另一种颜色通过材料的方式。

这并不是一个新发现的方程,几十年前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关系。而这项新研究就是对这个方程的全新应用。

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种相当常见、相对安全的食用色素——柠檬黄。它能吸收大部分的可见光,尤其能吸收蓝光和紫外光。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做个小实验:当将柠檬黄在水中溶解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特有的橙红色。这是因为可见光的蓝色部分被吸收了,只留下了橙色到红色的部分。

根据克拉默斯-克勒尼希关系,蓝光的吸收,会让水对红光的折射率从1.33升高到大约1.45。不要小瞧这一点的升高,它恰好达到了和脂质和蛋白质的折射率差不多的数值。这样一来,红光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被散射了,整个组织就好像是一种单一成分的均匀材料,看上去也就透明了。

研究人员将含有柠檬黄的溶液涂抹在小鼠身体的不同部位,果然产生了神奇的效果。涂到小鼠的头皮上,他们能看到小鼠脑中的血管;涂在腹部,就能看见肠道;涂在四肢上,就能看到四肢的肌肉纤维。

而一旦染料完全扩散到皮肤中,皮肤就会变得透明。这个过程完全是无创的,也就是说,不需要任何手术。而且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只要冲洗掉残留的染料,或者等到染料经过代谢、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皮肤就会恢复如常。完全不用担心不必要的“隐私泄露”!

研究人员相信,这种染料可以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大展身手。我们知道,我们没法拿显微镜这样的光学设备直接研究活体的人或动物,因为我们是不透明的,光穿不过去。这项新发现也许可以帮助组织变得透明,让科学家详细观察活体的动态过程,颠覆生物学中的光学成像研究。

目前,这项研究还仅仅在小鼠身上进行过。严格来说,我们还不知道它在人类皮肤上的效果。毕竟,人类皮肤比小鼠的要厚10倍,到底需要多少剂量,或者用怎么样的递送方法,才能让人的皮肤变透明,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此外,虽然柠檬黄的确相对安全,但它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比如过敏。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改进这项技术。下一步,他们希望了解多少剂量在人体组织中最有效,同时也希望尝试更多分子,也许就能找到比柠檬黄更好的物质。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审核:梁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