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长安里的文物】秦风汉韵:玉石鞋底
发布时间:2025-01-17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玉石鞋底
玉石鞋底,1986年出土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秦公一号墓,在木椁盖正中的朱砂中发现。长23厘米、前宽7.5厘米、后宽6.5厘米、厚0.25厘米。玉色以蓝赭为主,杂以黄绿,形同鞋底,两面均光素无纹,但表面不平整,留有切割痕迹。
石之美者为玉。玉,自古被视为天地之精,具有通神避祟、延年永固等功能,葬玉习俗因此而产生。随葬玉器在史前各文化中已普遍出现,大多是墓主人生前所用,死后随葬。而严格意义上的葬玉,是指专门为丧礼制作的器物,大致可分为丧仪用玉、敛尸用玉和棺饰用玉三类。
根据出土文物所保留的信息,推测秦公一号墓的主人应是在秦国执政长达40年之久的秦景公(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墓葬平面呈中字型,墓室宽近40米,墓深达24米,总面积5334平方米,规模巨大,为迄今发现的诸侯国国君墓葬规模之最。墓中共出土玉器近千件,包括璧、圭、玦、璜、环、戈、玉牌、玉鞋底、玉璋以及各类佩饰、串饰、圆雕等。
秦人对西周传统丧葬礼仪的既有继承也有革新。秦人在诸戎之中最早接触周文化,秦人虽认同了周礼所代表的价值观,但对其等级制度并没有严格地遵循,而是进行了简化、弱化。秦墓中丧葬用玉的种类减少并发生新的变化,如从殷商沿袭至西周象征墓主身份地位的大型玉戈几近消失,圭、璧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出现了小型化的璧,以石代玉成为秦墓中普遍的现象,逐渐形成秦式葬玉风格。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