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5G-A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作为5G-A的标志性成果之一,5G轻量化(RedCap)也备受关注。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5年,5G 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目前,三大运营商相继完成5G RedCap现网试验,具备商用能力。
5G RedCap需要什么发展条件,我国有何优势,运营商在其中作出了怎样的努力,未来将如何落地?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邓伟。
底座:
网络基础扎实 行业需求广泛
2022年,3GPP R17标准冻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便是5G RedCap。
5G RedCap是5G实现人、机、物互联的重要基础,将在构建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邓伟认为,其发展需要完备的标准体系、规模覆盖的网络、低成本的成熟商用终端以及规模起量的典型应用。
在网络基础方面,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网络底座进一步夯实。“RedCap可在现有5G基站的基础上进行软件升级,不涉及硬件改造或引入新的网络架构,可以说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邓伟介绍。
同时,当前5G融合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5G行业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超9.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邓伟提到,较多行业对5G都有广泛需求,但传统eMBB终端模组价格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低成本5G RedCap的应用,无疑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为5G市场增长和创新注入了新活力。“它通过缩减终端最大带宽、减少天线数目、降低调制阶数,能够有效降低终端复杂度及成本,在成本和性能之间实现了平衡。”
5G RedCap大幅降低了终端复杂度、成本和功耗,有利于规模发展。相较于4G,在网络容量、覆盖和时延等方面具备优势,且支持切片、uRLLC等5G原生能力,满足行业应用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它也可以面向消费者用户,拓宽5G个人应用的边界。“从技术能力上,5G RedCap填补了5G中高速物联网的空白,将有力推动5G应用场景拓展和规模发展,适配于可穿戴领域、智慧电力、视频监控、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重点行业应用。我们对它的发展充满信心。”邓伟说。
发力:
运营商积极推动 达到商用水平
当前,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完成了多轮5G RedCap技术验证和场景测试,我国5G RedCap已具备商用能力。
中国电信发布了5G Red-Cap产业白皮书,创新性地提出了RedCap之城的构想,目前已在广东深圳、福建厦门、杭州等城市落地;中国移动宣布已建成技术领先、规模领先的RedCap商用网络并启用,覆盖全国52个城市超10万站;中国联通打造“雁飞5G RedCap”产品矩阵,并正式启动“5G RedCap百城商用行动”……
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宣布已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 Red-Cap现网规模试验。邓伟介绍,在技术方面,中国移动以需求为导向,在3GPP R17RedCap标准主导提出了专属初始BWP、低开销测量、终端识别及接入控制等方案。在产业协同方面,针对RedCap端到端产业不成熟的问题,中国移动组建6支RedCap产业链编队,开展了贯通全链条的RedCap商用攻关行动。
“有了应用,才能实现商业闭环。”邓伟介绍,目前中国移动在智能电网、垃圾分类等领域进行了5G RedCap项目试点,在杭州亚运会上,安防监控和智慧医院等场景实现了规模商用。“应用结果表明,5G RedCap能够支持切片、数据不出场等功能,满足行业安全隔离等需求,还可支持多路1080P/2K视频的稳定回传,相比4G在网络容量、业务适配等方面有更优异的表现。”
乘势:
协同推进产业发展 应用前景广阔
“今年的重点在商用。”邓伟说。正如来自巴塞罗那的声音所讲,5G-A商用元年已开启。
在技术演进方面,邓伟提到,在3GPP R18标准制定相关方面将持续努力推动RedCap演进,进一步降低芯片模组成本,促进RedCap与切片等原生技术融合,满足更多场景需求。在产业生态方面,如何将RedCap更好地嵌入产品,让产品更丰富是关键。“比如将其嵌入工业机械臂中或汽车等,都有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在应用方面,邓伟认为,视频监控、智慧电力、工业传感等面向行业的应用场景将拓展,在面向消费者的应用中,终端类型将更加丰富,可穿戴、车载娱乐等个人消费升级,将形成可复制、可规模化发展的优秀应用案例。
此外,国际合作共同推进也将是新趋势。“我们希望基于GTI等国际产业平台,联合全球合作伙伴推动RedCap轻量化模组和终端技术、产品发展落地,促进全球Redcap生态繁荣。”邓伟说。
5G-A已经来临,而RedCap也将乘着5G-A的东风,为行业和用户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功能和应用。
让我们将答案交给时间。(记者杨子怡)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