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名词  >  科技名词
疟疾
发布时间:2024-07-01     作者:   来源:浙中医大二院   分享到:

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形疟。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

一、临床表现

(一)畏寒寒战: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二)发热: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伴头痛、口渴、脉搏快而饱满、呼吸急促,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和显著乏力,一般持续4~8h。 

(三)大汗:高热后期,病人突发全身大汗,体温骤降,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持续2~3h。

(四)贫血:疟疾反复发作多次后,常有贫血,恶性疟疾贫血较明显。

(五)肝脾大:肝轻度肿大,有压痛,血清ALT可增高;急性疟疾病人脾脏轻度或中度大,质软,反复多次发作后脾明显增大,质较硬 (六)其他不典型表现有:腹痛,腹泻,心悸心慌,腰酸背痛等。

二、检查

1、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初发时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见吞噬有疟色素颗粒。 

2、疟原虫检查:血液涂片(溥片可厚片)染色查疟原虫。并可鉴别疟原虫种类。骨髓涂片染色查疟原虫,阳性率较血片高。   

3、血清学检查:抗疟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3周出现,4~8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现已应用的有间接免疫荧光、间接血凝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率可达90%。一般用于流行病学检查。

三、治疗

    疟疾治疗不仅是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间日疟采用氯喹和伯氨喹治疗。恶性疟可单服氯喹。

    抗疟药种类很多,按其对疟原虫生活史各期作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杀灭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如伯氨喹,抗复发作用,也称根治药。乙胺嘧啶对恶性疟原虫红外期有一定作用。    

(二)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如氯喹,奎宁、咯萘啶、青蒿青及蒿甲醚等,用以控制临床发作。   

(三)杀灭配子体,如伯氨喹,用于切断传播。    

(四)杀灭孢子增殖期,如乙胺嘧啶,可抑制蚊体内的孢子增殖发育,用于预防。

四、预防

1、管理传染源:及时发现疟疾病人,并进行登记,管理和追踪观察。对现症者要尽快控制,并予根治;对带虫者进行休止期治疗或抗复发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最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3、搞好个人防护:包括搞好个人卫生,夏天不在室外露宿,睡觉时最好要挂蚊帐;白天外出,要在身体裸露部分涂些避蚊油膏等,以避免蚊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