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一、临床表现
(一) 发热:流脑早期表现为低热、咽喉肿痛、分泌物增多、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寒战、高热,呈现稽留热或弛张热。
(二) 皮疹:大多数患者,可于躯干和双侧下肢出现不规则出血性皮疹,按压不褪色。皮疹数量和范围与病情轻重有关。
(三) 头痛:病人常有头痛欲裂、血压增高、狂躁不安、谵妄及惊厥等症状。
(四) 喷射性呕吐:常常提示颅内压增高,病情急速进展,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五) 脑膜刺激征:病菌侵犯脑脊髓膜,临床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即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
二、检查
(一)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万/mm3左右,高者达4万/mm3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占80%~90%。
(二)脑脊液检查:病程初期仅有压力增高,外观正常。典型脑膜炎期,压力高达200mmH2O以上,外观呈混浊或脓样。白细胞数达1×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患者应平卧6~8小时,不要抬头起身,以免引起脑疝。
(三)细菌学检查:
1、涂片检查
2、细菌培养:血培养在流脑时阳性率较低。
(四)免疫学试验: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速诊断方法。脑脊液中抗原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三、治疗
(一)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给予流质饮食,昏迷者宜鼻饲,并予知量输入液体,使每日尿量在1000ml以上。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角膜溃疡形成。经常变换体位以防褥疮发生。防止呕吐物吸入。必要时给氧。
2、抗菌治疗:
(1)磺胺药:常为首选药。
(2)青霉素及氯霉素。
(3)其他抗生素:氨苄青霉素亦可应用。
3、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酒精擦浴,安乃近滴鼻或小剂量安乃近肌肉注射。头痛可酌情用可待因、阿司匹林,或用高渗葡萄糖静注。惊厥时可用副醛肌注,或用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剂不宜过大,以免影响病情的观察。
(二)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的治疗
1、抗菌治疗:以青霉素G为主。
2、抗体克治疗: (1)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3、强心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4、抗DIC的治疗。
四、预防
(一)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二)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三)药物预防: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
(四)菌苗预防: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