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仓颉与仓颉造字台遗址:仓颉造字台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2-10-08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根据传说,位于长安区的仓颉造字台大约建于3000年前的周穆王时期,但根据现代考古调查,却是秦汉夯台建筑遗址,显然是后代为纪念仓颉而修建的,建于何时,并无史籍记载。

秦汉时期此地归属上林苑,从现有的遗迹看殿前建筑比较宏伟。汉魏以后,随着佛教的兴盛,此地被改建成了三会寺,成为一座名刹。到了唐朝,随着昆明池景区的改造利用,三会寺也成为皇亲国戚、达官显宦、文人墨客出入往来之地。唐玄宗时大诗人岑参曾有《题三会寺仓颉造字台》诗句曰“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武周时赵国公李峤曾陪同武则天到此游览,奉命作了一首《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其中有“故台仓颉里,新邑紫泉居”一句,都是借仓颉古迹之典故入诗。时移事易,唐朝以后,长安的地位日益衰落,三会寺也日渐衰败,到了明清时期,已经破败不堪了,然而仓颉造字台依然矗立于此。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为此树立了一通《仓颉造字台碑》,如今仅剩残石。据说1923年著名的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曾经来此台凭吊,感叹仓颉为“斯文始祖”,成就了仓颉造字台的一段佳话。

东汉《论衡·骨相》所载“仓颉四目,为黄帝史”,描述了仓颉四目的形象,指出了仓颉的史官身份。“仓颉四目”形象很早就出现在山东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而且多是与上古神人在一起,证明仓颉作为“史皇”“颉皇”的形象最晚在此时已经被确认。而1973年6月,在西安市未央区出土了一件“仓颉作书”铭汉代神人神兽镜,其上的铭文有“倉頡作書,以教後生,遂(燧)人造火,五味”等语,而且在一神树下出现仙人对坐的图像,其中一人是“四目神”,显然就是仓颉了。这种神化了的天生异象,更加彰显了仓颉神圣的一面,可见最晚在汉代仓颉作为文字创造者的身份就已经确立,而且被民间敬拜。1954年山东沂南县北寨村将军冢出土了大量画像石,其中中室南壁东端画像石上段刻有仓颉与神人对坐画像。左侧仓颉细刻四目,下有榜题“仓颉”二字,二人相向端坐神树之下为亲密交谈状。“画像石中仓颉四目,正与汉嘉平六年仓颉庙碑所云‘仓颉天生,德于大圣,四目灵光,为百王作宪’所言相同,大概是汉人对仓颉的普遍认识。”

image.png

西安出土“仓颉”铭文三段式神兽镜

image.png

山东出土汉仓颉石画像

根据现存于陕西白水仓颉庙的《仓颉庙碑》的记载,最晚在东汉延嘉五年(公元162年)立碑之前就已经有“选有德圣裔,以主之……择良辰荐祀”的传统,此后,逐渐演变成在仓颉庙举办隆重的春秋祀典,每年春秋祭祀仓颉,正是源于农业社会春祈秋报的赛社传统,直至明清格局未变,然而到了民国初年,便确定在谷雨时节举办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2001年国务院批准白水县仓颉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1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谷雨(每年4月20日)定为“联合国中文日”,2014年11月,“仓颉传说”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6年,包括谷雨在内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每年谷雨的祭祀仓颉大典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共同关注并积极参加的重大活动,影响越来越大。

(来源:本文摘自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的《西安文化遗产辑录》第二辑,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