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根据史籍所记以及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可以说文字的出现与“仓颉”有关。对于仓颉的阐释,如前所述,古人认为他是众多造字者中的杰出者,因为他的专一不辍,持之以恒方有成就。或许便如古人所言,他是黄帝的“史官”,因其成就被尊奉为“史皇”。对此,学术界多有论述,其中有一种说法,很有代表性:
“仓颉作为文字的创造者最先出现的身份为黄帝的史官,《世本》云:‘黄帝作旃[zhān],仓颉作书(宋衷曰:黄帝之世,始立史官,苍颉沮诵,居其职矣,至于夏商,乃分左右,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故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经《尚书》,事经《春秋》)。’《世本》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史集文献,东汉末年宋衷搜集相关文献,整理并校注成《世本》一书,在此书中明确了仓颉为黄帝史官的左史身份,并明确了其记事的职能。白水仓颉庙保存了东汉熹平年间仓颉庙碑(现存于陕西省碑林博物馆)载有‘仓颉四目灵光,为左史’的字样。从碑文可以看出,东汉熹平时期仓颉左史官的身份已经明确。”
对于仓颉“史皇”身份的记述,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最初出现在《世本》《淮南子集释·修务训》等著作中的“史皇”并无具体所指,但注者多以为就是仓颉。然而,此时的“史皇”,“其并无帝王之意,而是‘文字创造者、初始者’所具美称”。西汉末讳书《春秋元命苞》集合各家之说,以之为“仓帝史皇氏”,成为后世史家记述和民间信仰的源头。到了东汉,蔡邕作《篆势》之时曰:“鸟遗迹、皇颉循,圣作则,制斯文,体有六,篆为真,形要妙,巧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延续了“仓颉观鸟迹以作文字”的传统说法,基本明确“皇颉”的身份,被史家进一步所接受,并在民间广为流传,以为“仓帝”。南宋罗泌《路史》以及各种方志所记“仓帝”“史皇”等出处基本上来源于此,只不过附加了地方传说和故事而已。如清顺治四年(1647年)陕西《白水县志》所记:“仓帝名颉,号史皇氏,姓侯冈,白水人。龙颜侈哆,四目灵光,实有瑞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水之讷,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而天地之蕴尽矣,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便是如此。经过历代演化,仓颉俨然已成为民间信仰中具有无上功德的神话人物。白水如此,其他各地也如此。
事实上,在我们中国,有关仓颉的传说地很多,说明仓颉所处时代的先民活动频繁而且影响深远。至于仓颉的出身、居址、活动、死葬之地,并不需要特别较真,那种非得作为唯一的做法和观点与上古时期先民的流动性特点不相符合。只要我们确信有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曾经在某地有过存在,并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崇拜、敬仰并纪念不辍,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忠实继承。
白水仓颉庙仓颉鸟迹书碑
仓颉所造古字,传为28个单字。宋人所辑录之《淳化阁帖》将《仓颉书》排在诸家法帖之首,可见其书法艺术之高。历代研究注释者不绝如缕,但比较得到认可的是该帖所载的释文:“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yì]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究竟是什么意思,没有定论,有些学者认为该碑记载的是黄帝与炎帝联合中部、东部各部落,筹谋与东夷族蚩尤作战,一举打败蚩尤并取得胜利的过程。
今天来看,用火是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生活习性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字却是人类告别野蛮时代开始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仓颉造字无疑是中华民族第一次迈向文明新征程的重大事件。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其中一项重大贡献就是在他的时代发明了文字。实际上,仓颉的文字流传下来的就那些字,基本不可识读,更加谈不上使用,所以对此的评价依然停留在传说阶段。但是,当人们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金文,深刻体会到文字对于人的精神面貌非常重要的时候,人们依然相信这些文字是从仓颉开始创造的,因此,仓颉被神化,他成了“文字之神”,人们教书识字,言必称仓颉。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童蒙识字课本《仓颉篇》,便是以仓颉命名的,传为秦丞相李斯所作。对此,有学者认为“秦丞相李斯在《仓颉篇》中论述作书时指出:‘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风诵,昼夜无置。’认为仓颉造字是为了教化后嗣,能够方便人们随时记诵”,充分肯定仓颉造字教化后嗣,传承发挥中国古代文化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甲骨文出现于殷商,是截至目前人们所公认的最早的中国文字,虽然是在黄帝时代(公元前30世纪初)之后1600年左右(公元前15世纪)才出现的,但是人们坚信这种成熟的象形文字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殷商之前的夏朝以及尧舜时期或许正是仓颉变体出现的时代,只不过还没有发现而已。关于中国记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结绳记事、契刻(包括岩画)记事,象形文字记事是从图画符号记事逐渐演变而来。甲骨文以前,一定是有文字的,从截至目前的考古发掘看,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青海乐都柳湾以及山西陶寺、浙江良诸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就已经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学术界倾向于它们具有文字的性质,是后来演变的象形文字的雏形。更有甚者,山东发现的东夷骨刻文、陕西长安花楼子客省庄二期遗址发现的一批疑似早期原始文字的骨刻文,这些至今未能识别,然已经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一旦被识别并认定,就可以对殷商甲骨文的演变进程做出新的解读。因此可以说,仓颉造字是在前辈创设的文字或者符号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规范,从而使文字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
(来源:本文摘自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的《西安文化遗产辑录》第二辑,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