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因你而美
唐正钢(左)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在陕鼓集团装配车间,一把锉刀在首席技师唐正钢的手中反复推拉,铁屑飞溅中,零件表面变得平整光亮。划线、锉削、钻孔、攻丝、镶配……这些对钳工唐正钢来说,早已游刃有余。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唐正钢进入陕鼓集团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淬炼、钻研创新,从小学徒成长为一名“大国工
匠” 。
勤学苦练成就“硬功夫”
“我从技校毕业后就进入陕鼓集团来当学徒了,父母都是工人,自然而然就走上这一行。在这最辛苦的工种里我却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与意义。”在最开始当学徒的日子里,唐正钢的每一天都比别人早开始一小时,他悟到的第一点就是要当个勤快人,不管有什么零活、杂活,他从来不抱怨,都尽心尽力地去学去做,他的手套和工作鞋总是磨损得最快的。
在正式成为一名装配钳工后,为了更好地学好做好蹲功、力度控制、眼功等基本功,唐正钢一边虚心向师傅们请教,一边每天加码训练,拼命地练习钳工操作的各项硬功夫。提及这些努力学习、提升自我的时间,唐正钢的眼睛里多出了一份坚毅与热忱。
伴随着唐正钢钳工水平的日益精进,各种零部件在他手里加工自如,精度保证,唐正钢很快就成长为陕鼓集团总装钳工班班长。
2006年初,印度最大的钢铁企业JSW公司发布了一条招标公告,面向全球采购一套4000立方米高炉能量回收透平装置。在当时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陕鼓集团脱颖而出,意味着中国的高科技节能产品终于可以走出国门了。面对庞大的设备,唐正钢和团队用精湛的技术完成了总装,当4000立方米的大型设备终于第一次试车完毕,良好的运转情况让印度JSW公司为陕鼓集团点赞的时候,唐正钢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完成了,成功了,我们行,中国行!”
也正是这股不辱使命的责任感,让唐正钢和团队在中国制造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成套工业流程能量回收发电设备出口的最大一台装置,开创了我国在4000立方米以上高炉TRT项目出口的先河。
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随着中国工业的飞速发展,能量转换领域节能高效的大型高端装备越来越多地成为陕鼓集团的创新产品。唐正钢所在的总装钳工班,成为把控大型机组装配质量的关键口。凭借着满腔干劲、钻劲和韧劲,唐正钢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在承担国产首台套硝酸四合一机组这项技术难题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准确性,唐正钢翻阅了所有机组的图纸,对每个机组的结构仔细研究,对机组找正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和实际上计算油膜厚度、齿轮啮合力、热膨胀对找正的影响。对此,唐正钢提出了“双表找正技术”在长轴系机组的组装中应用。经过耐心调试,机组找正后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误差在0.02毫米以内。整套机组的装配仅仅用了14天,装配精度优于设计图纸要求,首套机组经用户一次试车成功并投用。
多年来,唐正钢主导完成了数百台大型机组的组装和调试任务,攻克装配技术难题50余项,培养青年徒弟60余人;先后荣获全国机械工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技能带头人、陕西省劳动模范、三秦工匠等多项荣誉。2018年,他所在的工作室被西安市政府命名为“唐正钢劳模工作室”。
尽心尽力帮助青年员工
现在,作为钳工高级技师的唐正钢最主要的是做好车间的生产调度和技术“传帮带”工作。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立后,他在技艺指导和传授方面更下功夫,在车间开设工匠课堂和专家课堂,在车间内手把手地教员工们修理工艺和办法。遇到问题现场讨论、解决,使青年员工们较快地适应技术岗位,独立开展工作。虽然手有绝活,可唐正钢从不保留,他尽心尽力地帮助每一个有求知愿望的青年员工 。“我深深知道这个工种的不易,技艺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日复一日钻研思考,一点一滴总结感悟,长时间积淀,等到将技艺磨炼成自身的条件反射,那才真的算是学有所成了。”唐正钢说,以后的时间里,他想多培养徒弟,传承技艺,让更多的员工用精湛的技艺和匠心服务用户。
“什么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每天在自己的岗位上执着专注地做事,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唐正钢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多年来,他以一名钳工的赤子之心,把每个零件都打造成精品,用最朴实的行动坚守并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名片擦得更亮。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袁玥 实习生 王玉翠)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