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生态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西安生态日
到底是什么破坏了地球上的碳循环?
发布时间:2022-03-11     作者:王淼 陈少虞   来源:科普时报   分享到:

       21世纪以来,全球碳排放量迅速增长,出现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现象,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正影响着人类的未来生存。地球上的碳循环被不断打破。

       2014年的韩国影片《雪国列车》,讲述了2014年7月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全球变暖极限的危急时刻,共同决定释放人造冷却物CW7,计划将地球冷却到可控温度,解决全球变暖带来的各种问题。

       然而事与愿违,CW7的使用严重破坏了大气层的稳定性,将地球变成了一个极寒星球。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正常的生产与生活都不复存在,无数的人被饿死、冻死,一时间满目荒凉、饿殍遍地,而最终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登上了由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具有永动引擎的列车,围绕着地球循环流浪。

       作为影视作品,必然会利用夸张的手法放大内容,但其中向我们传达的现实意义却不容置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是最基本的保障,这需要从减少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和固定已有碳源两方面同时开展,如果等到生态濒临崩溃,凭借极端手段来进行补救将收效甚微。

       到底是什么破坏了地球上的碳循环?地球上的碳元素从地壳、岩层到生物的使用和吸收,再到大气的排放与贮存,一直存在于各种物质中,随地球的运动循环往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固定与释放两个阶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完成了碳的固定,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完成碳的释放。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发展以及大肆伐木开荒等行为,导致了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浓度过高,致使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自18世纪以来,世界正式开启了工业化的大门,能源也成为了持续至今的热点话题。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发电与供热、交通运输、制造业与建筑业3个领域,分别占比43%、26%、17%。“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碳排放规划政策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掀起热潮。

       近年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8年煤炭消费比重历史性地降至60%以下,2017—2020年天然气产量连续4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首次分别突破两亿千瓦。

       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全人类凝心聚力,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共同实施节能减排计划,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第一作者系中国科技馆网络科普部助理工程师,第二作者系中国科技馆观众服务部研究实习员)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