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薪火  >  文明薪火
雕漆:一抹流行千年的“中国红”
发布时间:2021-11-30     作者:   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分享到:

千年来,红色一直是中原大地上经久不衰的流行色,从婚嫁仪节、服饰、器物到建筑装饰,它“低调”地活跃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经过世代传承与积淀,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

image.png

当代 海龙纹饰 杨之新

红色也是漆器的基本色彩,朱色的漆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距今已有7000多年。大家最熟悉常见的漆器也是红色的,比如这只萌萌嗒食盒(古代盛装食物的器具):

image.png

明 剔犀如意云纹六角食盒

浙江省博物馆藏

还有强迫症福音的整齐锦地(雕漆底纹)和超逼真荷花:

image.png

当代 荷花纹饰 文乾刚

这样精致美丽的纹路,如何由匠心应运而生,在漆与刀之间幻化成型?我们有请今天的主角——雕漆

image.png

“雕漆”是漆工艺的重要品种,指在漆层上进行雕刻,包括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等,传世实物以剔红和剔彩为最多。由于古代雕漆大多采用朱漆,所以也有用雕漆专指剔红或者用剔红泛指雕漆的。

image.png

当代 剔红博古蟋蟀对罐 满建民

从文献记载和漆工艺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漆上进行雕刻始于唐朝,《髹饰录》中提到唐代雕法古拙,有类似木刻版印的效果。五代时期漆器制作中心南移,江浙成为漆器的主要产地。

image.png

南宋 剔犀如意云纹委角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宋元时期,雕漆技艺日益精湛。两宋漆器的各种工艺完备,种类齐全,民间作坊兴盛,温州、杭州漆器享有盛名,成为达官显贵喜爱的高档消费品,浙漆有“天下第一”的美誉。

image.png

宋末元初 剔红凤穿牡丹纹椭圆盒

浙江省博物馆藏

雕漆工艺在元代达到高峰,名家辈出,嘉兴成为生产漆器的重要中心。一些著名工匠会在作品上署名,于是张成、杨茂成了元代雕漆最高水平的代名词。张成的特色是髹漆肥厚、雕刻精细、磨工圆润,杨茂则用刀犀利,藏锋清楚,线条柔和。在用刀、磨工、装饰风格上都与传世的两宋雕漆明显不同。

image.png

元 张成造剔红婴戏图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雕漆制作多为皇家垄断,漆工艺中心从南方移到北方。品种以剔红、剔彩为主,风格多样。张成之子张德刚应诏进入明代漆器官办作坊果园厂,引领了明初的雕漆技艺和风尚。永乐帝偏爱剔红,宣德与永乐风格相近,而到了嘉靖时期,刀法不复藏锋,不重磨工而渐见棱角。到万历再变,从人物形象到锦纹,都向细小处收缩,刀法更加繁密,作风更为谨严。

image.png

明 剔红山水人物图八角盒

浙江省博物馆藏

大名鼎鼎的《髹饰录》作者黄成就是明代隆庆年间(介于嘉靖和万历之间)的安徽著名漆工,精于剔红。《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一部漆工专著,根据工艺技法将漆器分为14类,104个品种,如果大家想要更深入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与工艺,一定要看看哦!

image.png

明中期 剔红山水人物纹梅花式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到了清代,由于乾隆帝的青睐,使雕漆在清中叶再次迎来发展高峰,造型翻新,品种增多,雕刻技法更加多样,装饰审美趋向繁琐纤细。这一时期制作的雕漆数量也非常庞大。嘉庆以后,雕漆工艺日趋衰落,光绪时技法失传,到了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令苏州承办漆器,雕漆一项竟无人能制作。民国时期,漆工艺才有所恢复。

image.png

清中期 剔红山水人物纹梅花式盒

浙江省博物馆藏

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扬州逐步恢复了雕漆的制作,成为当代雕漆制作的中心,南北呼应,相互交融,引领雕漆的复兴。浙江省博物馆本次“国漆重光——中国漆器传承与创新展”第二单元“雕漆”集中展示当代四位雕漆大师的精品代表作。其中,文乾刚、满建民、杨之新大师传承北京雕漆技艺,张来喜大师为扬州雕漆传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简单来说,雕漆就是在胎骨上髹涂多层同一颜色或按规律髹涂不同颜色的漆,少则几十层,多则上百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待漆层半干时描上画稿,再刻出所需纹样。一般以各种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image.png

剔红观海人物纹盒 杨之新

剔红和剔黄、剔绿等只有色彩不同,刀工刻法、花纹题材并无二致。从品鉴角度来说,髹层的厚薄、朱色的明暗、雕镂的精粗都有讲究,以朱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佳。装饰题材也十分广泛,遍及山水、花鸟、走兽、建筑、人物等。

image.png

当代 动物纹饰 张来喜

image.png

当代 建筑纹饰 张来喜

image.png

当代 山石纹饰 张来喜

绚丽华美的剔彩漆器,是在器物上分层髹涂不同颜色的漆,每层若干道,使各色都有一定厚度。需要哪种颜色,就把它以上的颜色剔除,露出需要的色漆层,并在上面剔刻花纹。

image.png

当代 剔彩桃形春字捧盒 满建民

由于剔红是雕漆最典型的类别,也是目前保存下来最多的雕漆品种,我们来看看剔红的工艺流程吧!

image.png

底胎制作:剔红经常以木、金属等为器胎。制胎、批灰、底漆的步骤已经在上一期文章中详细介绍,各类漆器的底胎制作步骤大同小异,这里就不赘述啦~

image.png

髹漆:将朱砂加入漆中,剔红在髹漆时只用红漆,在胎骨上层层髹朱色大漆,日复一日地反复髹漆、荫干。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髹涂厚度累积至1cm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时间。

image.png

印稿:将画稿糊在漆器表面上,开始剔刻。

image.png

剔刻:雕漆的魅力就在于剔刻,剔除漆器雕刻当中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图案纹样等有用的部分。每件成品,都由工艺师运用各式各样的刀具,纯手工慢慢修整而成。

image.png

雕刻顺序一般是先主要纹饰,再做底纹。剔刻工序有刺、起、铲、片、勾等。

image.png

雕漆讲究下刀无悔,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雕漆技法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image.png

雕漆的底纹,也称为锦地,通常分为天、地、水三类,又各有细分,如地纹种类繁多,有云雷纹、回纹、几何纹、平锦纹等。

image.png

锦纹以细致、繁密、规整为美,对于雕刻者的要求非常高,一个看似简单的水纹,想刻得好可不容易。需要先打方格,确认位置,再用刺刀刺出纹路,勾出形态。

image.png

一个水纹就这样诞生了,波澜起伏而静谧深邃,充盈着规律与和谐之美。

image.png


参考文献:

1、王世襄:《中国古代漆器》,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

2、王世襄:《髹饰录解说》,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

3、倪建林:《漆器艺术:髹漆成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