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薪火  >  文明薪火
淳化大鼎
发布时间:2021-09-17     作者:杨曙明   来源:陕西学习平台   分享到:


image.png

淳化大鼎

1979年12月10日,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史家塬村村民许万军在自家地坑院南侧取土挖窑时,突然挖到一根碗口般粗的东西悬挂在窑顶之上,他本以为是个树根,但出于好奇,就继续顺着树根向下挖掘,随着坑越挖越大,发现居然是一只悬空的大铜鼎。许万军轻轻一碰,大鼎就滚落到了院子中。大鼎底下还有两个像小花盆一样大小的铜盆一并出土。许万军赶快让小弟将父亲许文芳叫回定夺。许文芳是村党支部书记,正在带领群众在咀头沟修水库。许文芳回家后见此物很是吃惊,立即让长子许万军去淳化县文化馆报告,淳化县文化馆干部姚生民带领另外一名干部马上赶来许家,随后用车把大鼎运走。

经考古人员对铜鼎出土地发掘清理,发现了一个包括十余所墓葬和车马坑在内的西周墓葬群。出土淳化大鼎的古墓规模不大,之前被盗过,除大鼎之外,还有几件簋,都是西周青铜器中的精品。从形制和棺椁划分,该墓不是西周王、后陵墓,只是中型墓葬,其墓主人的等级当为诸侯或大夫,惜经盗扰,殉奴和其他随葬品已不清楚。因为没有铭文和族徽,淳化大鼎至今无法确认墓主人的身份,以致长期深藏在库房中不为人所知,就是在网络上也很难查到其相关资料。而且,淳化县一带不是周人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没有分封什么方国。这些都给淳化大鼎增添了神秘感。

淳化大鼎之所以成为国之重器,原因有三。一是体量巨大。淳化大鼎造型魁伟、深厚凝重,其造型基本保持了商代晚期胎壁宽厚、形体恢弘、凝重壮阔的风格。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耳高28.6厘米,腹深54厘米,重226千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西周青铜器,也是迄今出土圆鼎中最大者。商代的青铜鼎普遍以厚重为主,如后母戊鼎重达832千克。西周的青铜鼎则以精美为主,在重量上普遍较小,如著名的大盂鼎通高102.1厘米、重153.5千克,大克鼎通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相比淳化大鼎都稍逊一筹。

二是器形独特,淳化大鼎因体形太大太重,除口沿上有两耳外,器身腰部亦有三耳,形如酒器中的銴。一般的鼎,大多只有口沿耳。淳化大鼎腰部却有三只兽首屈舌銴,为以往出土铜鼎所未见,故又名为兽首屈舌銴鼎、兽面纹五耳鼎。

三是出自墓葬。传世名鼎多出于窖藏,淳化大鼎则是第一件出土于墓葬的传世名鼎,在考古历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独特的三耳,淳化大鼎腰部的龙纹与兽面纹的结合也很有特色。三面各有两只夔龙,与中间的扉棱组合在一起看,则形成了一张由扉棱为鼻的兽面,即饕餮纹。三张兽面的扉棱下各有一只逼真的牛首浮雕,如同饕餮欲吞食牛,起威慑之用,所以也称牛首夔龙纹鼎、龙纹鼎等。

淳化大鼎的三足为柱形足,上下两端粗,中部细。鼎足上部空陷,底内形成3个直径约17厘米的圆窝。从鼎足上可看出青铜器变迁的过程。最早的商鼎,足上粗下细;西周中后期,则渐渐流行起兽蹄足,上细下粗。淳化大鼎正是处于这两种阶段之中,承上启下。

淳化大鼎现藏于陕西咸阳淳化县博物馆。198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T75《西周青铜器》邮票8枚,淳化大鼎(牛首夔龙纹鼎)为主图之一。1996年6月5日,淳化大鼎经全国一级历史文物鉴定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淳化大鼎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原载于《陕西古代青铜器》文物出版社)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