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知识
癔症通过把想象阳具标榜为头衔,或者特殊且独一无二的标记或能指,来抵御阳具阶段发生的、结构上象征的大他者丧失/缺失,以及对象的丧失/缺失。如同Dor(1999)指出,癔症主体有种主体性的感受,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癔症主体经常体验到自己没有被他者爱够,或者没有被母亲给予足够的特权。由此而言,癔症主体仍然依赖于他者的承认以及爱或喜欢。他们让自己的欲望从属于他们假设的或想象的他者欲望。癔症主体的依赖指向主人,无论是作为对象还是自我/对象。主人在这里指的是一个主宰性的能指,一个支配性的人,但不一定是男性,因为支配性的人也可能是女性。在这方面,拉康将癔症的存在问题定义为:「我是一个男人还是一个女人?」
因为癔症主体将父亲和文化法则之下的象征阉割解释为一种想象形式的阉割,所以她始终容易抑郁。由于他者带有欲望和缺失的凝视与承认,调节着癔症主体的自尊和自我价值,因此如果他者不欲望,或者害怕她们,那么他们就会体验到一种丧失感和抑郁。
癔症主体想要体验自己要么拥有主人的欲望能指,要么被想象中的主人爱着、欲望着和/或思念着。如果他们不再被主人欲望,或者说,如果主人不再被视为主人,那么这将在癔症结构的主体那里制造出丧失与抑郁的感觉。此外,如拉康所言,由于「癔症主体想要一个主人来统治」,那么这个结构必然是不稳定的,因为失败和抑郁是其必然结果。如果主人来统治,那么癔症主体就找到了一个主人,但她们自己却不能统治。如果说,通过癔症主体所掌握的许多私人和公共策略,主人成了她们的奴隶,那么癔症主体还是会失败,因为他们对主人能指或理想的大他者的欲望没有得到实现。
反过来说,强迫症主体幻想自己被剥夺的不是对象,而是阳具对象因为对母亲或父亲很特殊或者因为击败对手而丧失。交替出现的保持性的和排除性的、违抗性的和顺从性的特征也加强了与肛门阶段有关的胜利感。因此,他/她觉得自己需要用悔恨、罪咎、抑制以及自我表达的无能来充当代价。强迫症主体挣扎着要推翻和恢复对手的地位,这两种情况都会引发悔恨和遗憾的感觉,这两种感觉与抑郁共存。强迫症主体也提不了要求,或表达不了欲望与感受。
与癔症主体相反,强迫症主体有相反的主体性感受,认为自己被宠过头,得到的爱太多了。与癔症主体不同,强迫症主体觉得母亲太爱他/她了,但并不否认或除权父之名。强迫症主体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通常是母亲的最爱。
对强迫症主体的这种溺爱导致对象被性欲化的程度增强,在享乐主义的和自慰式的强迫症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同时,强迫症主体在对象以及自己的欲望上,仍然高度受到抑制。正是由于难以向他者提出要求,强迫症主体才会被隔绝在强迫症圈子里,并且容易有抑郁感受。被增强的性欲化,与乱伦禁忌的相遇,以及阉割恐惧之间的张力,导致强迫症主体退行到肛门阶段典型的服从与违抗问题上。强迫症主体已经丧失了母亲给他的阳具,他把时间花在试图在智力方面胜过想象父亲和超我。
抑郁主体有非常「强的需要」,这一常见的观察需要根据神经症结构的不同类型来分开理解。癔症主体会向他者提出攻击性的口腔要求,而强迫症主体则沉迷于自己的欲望,但其表达方式要更被动,更加智力化。强迫症主体有欲望,但不能提出要求,也不能忍受他者的欲望。抑郁作为一种跨结构的症状,与强迫症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对自身之中的以及他者的欲望的抑制,这导致欲望的死亡,以及生命和活力的普遍丧失。对不含缺失的欲望以及不带阉割的欲望的搜寻,威胁着要熄灭强迫症主体的生命和欲望。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强迫症主体不会自杀,但抑郁患者和强迫症主体都是活死人的一个例子,或者是那些虽然活着,却活在纯粹的死亡文化中的人。因此,拉康将强迫神经症的存在问题定义为:「我是活着还是死了?」
最后,通过超我的斡旋,癔症主体和强迫症主体的攻击性反抗都会导致抑郁。在癔症主体那里,击败主人的愿望,通过诸如公开羞辱主人的手段,而得以实现,这首先会导致欣喜,接着导致抑郁。在强迫症主体那里,比主人更完美从而从中胜出,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如果主人统治癔症主体或强迫症主体,超我就会羞辱他们的自我。
如果主人被他们每个人的独特策略击败,那么超我就会提出惩罚,不允许他们享受自己的优势。这是一个双赢的神经症策略导致的皆输的局面。唯一的胜出方法是先输,并通过接受以及处理丧失而悲伤。如果一个神经症结构的主体遭遇主人意外丧失/死亡之苦,那么结构上的丧失将在量和质上加重。首先是因为死亡被认为比失败更糟糕(对主人来说可能是相反的),其次是因为杀死主人所导致的无意识罪行和内疚,在质上比击败和羞辱主人要更为严重。
作者:Raul Moncayo译者:张慧强节选自:New Lacanian Perspectives on Depression,该文收录在Evolving Lacanian Perspectives for Clinical Psychoanalysis: On Narcissism, Sexuation, and the Phases Faces of Analysis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译者简介:张慧强,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实践者与翻译者,长期接受拉康派个人分析,参与翻译出版中的作品有《精神分析技术的基础》《拉康精神分析临床导论》《拉康论爱》,远程接待成人,联系方式:QQ 690090590 邮箱cmrsbs@icloud.com。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