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奉使登终南山
唐·王湾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
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
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虚洞策杖鸣,低云拂衣湿。
倚岩见庐舍,入户欣拜揖。
问性矜勤劳,示心教澄习。
玉英时共饭,芝草为余拾。
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
一乘从此授,九转兼是给。
辞处若轻飞,憩来唯吐吸。
闲襟超已胜,回路倏而及。
烟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渐平逢车骑,向晚睨城邑。
峰在野趣繁,尘飘宦情涩。
辛苦久为吏,劳生何妄执。
日暮怀此山,悠然赋斯什。
终南韵。郭文潮 摄
趋步长安洗红尘
文/王长红
宰相张说万般惊喜地进得门来,亲自挥毫,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题写于政事堂壁间。张说为唐开元前期的一代文宗,前后三次为相,执掌唐朝文坛三十年。而张说题写的这一联文字,则出自于王湾的诗作《次北固山下》。此时的王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涉世甚浅、初入庙堂与人编校书卷的小书生。
王湾为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考中进士,随后被授郑州荥阳县主簿。他不到20岁就金榜题名,可谓少年得志,学识渊博。717年,王湾在马怀素、元行冲旗下,与刘仲丘编校书卷,历时5年而成《群书四部录》200卷。其间,丽正书院于开元六年(718年)设立,待内府图籍校勘毕,王湾复与陆少伯等投入丽正书院藏书的编校工作。他对南朝梁、齐以后的诗文集进行了大量的编校工作。如此之辛劳,朝廷为表嘉勉,授其洛阳尉。
不知满腹才华的王湾是对这个主管洛阳城治安的职位感到意趣不足,还是太钟情于大自然?他曾以诗明志,其心境恰如后世词人所咏:“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不仅有着李白的狂傲,也有着陶渊明的恬淡。
初唐时,中原大地上的洛阳城,在当时的政治、历史地位,略逊于大唐京城长安,也有着极其繁荣的文化和经济。王湾并非像俗人那般满足现状,随遇而安,而是对这种比较优越的环境,并没有生出多少留恋来。王湾是一个十足的北方汉子,可他钟情于南方的山水,说走就走,涉水泛舟,踏山越石,常来往于吴楚之间,哪管身后之是非。其传世之诗作《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便是他游历江南后所得。他的这首得意之作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还极尽浪漫地表现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由于对名利的淡泊和朴素的精神情怀,亦诗亦宦的王湾并没有像其他一些为诗之人或政客那样来往于京城长安,卑躬屈膝于京城的达官显贵,攀炎附势,求得荣华富贵,或以奉诗干谒,以乞功名,飞黄腾达。洛阳与京城长安,仅一曲黄河之隔,不屈傲骨的王湾却也懒得趋步。但是,一个春深的日子,他还是来到了京城长安。不,他来到了京城长安之野的终南山,而且还是受人之使而来的。究竟是受了何人之使,我们今天已无从知晓。就在那次,他写下了题为《奉使登终南山》的诗作。
在这一次终南山的游历中,王湾有了另一番感受。终南山是天下名山,寺观遍布,不仅是丛林幽雅、山清水秀的风景优美之地,还是一方集儒、释、道为一统的钟灵毓秀之地。他穿过京郊平原,踏过青青的草地,来到终南山脚下。在游历的这几天中,他走遍了终南山的莽林峻岭,登过了百仞高的崔嵬峰顶,饱览了终南山的秀色,走访了终南山的寺院和道观,可谓奇丽的景色美不胜收,内心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充实与满足。
王湾至一山势雄壮之处,马行之路突然中断,他只好顺着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徒步攀登,依杖而行。因终南山气候适宜,水分充足,伸向不知去处的小道上,铺满了绿茸茸的苔藓,苔藓上隐隐约约地留有足迹。王湾不由得作想,滚滚红尘中,不乏寻求宁静者。宁静得慧心,淡泊生长远。王湾站在半山腰上,看着卸下冬装的春山,生机勃然,苍翠欲滴,不禁陶醉其间了。绚丽的山花频频入眼,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他忍不住还要前行,手中的拐杖敲打着脚下的山路,却是奇异地发出一阵虚空的声响,使他一下子产生了不知身处何方的幻觉。继而,几团低浮的云就飘绕而来,竟拂湿了他的衣袖。这真是仙境吗?王湾忘情于终南山的这般山水了。他向一个倚岩而筑的小道观走去。这个小道观浑然是融在青山绿水中的。这里幽雅僻静,真似洞天仙府了。他虔敬地推门而入,见一修行之人正于香烛之前作揖叩拜,便上前请教作问。他问什么是人的真性。修行人说,顾惜是人勤劳的本质。他再问怎么才能展示人的心田。修行人再作答说,人的心田应永远保持清净无尘。
同修行人坐而论道,不觉就到了用餐的时间。修行人到底是善济苍生之人,他邀王湾共桌用餐。修行人将他在山上采撷的野菜,如芝草之类的东西,做成了美肴,让他去体验尘世少见的野味。餐间,他看到了不远处的一潭泉水。泉水深湛,碧绿澄澈。空空荡荡的泉边,却静静地站着几只鸟儿,像是在听着这个来自尘世的不速之客同它们的主人说话。王湾同修行人不停地谈着,修行人将道家的真谛传授给了他,并教给他导引吐纳、修身养性之法,使他大彻大悟,懂得了返璞归真的道理。
就在告辞下山之时,他的身心顿感轻快,飘飘欲飞,大有超然物外的佛念。是得了山水之灵气吗?王湾在下山途中,每每停下步来小憩的时候,都要依修行人所教的那样,用道家吐纳之法,吸清气而吐浊气,练习养身之法。
经过短暂的终南山游历,不知不觉中,王湾的心境变得闲适而清净,超然于名利之外了。如此,他就对终南山格外留恋。完全下了山来,他正回顾山林深处萦绕在松间的暮霭和如黛的山峦,迎接他的车骑就到了。
暮霭深沉而去,终南山的山峦,依稀在望;长安城郊外的房舍,在炊烟和暮霭笼罩下,隐隐约约,一片静谧之象。车骑上已被红尘打卷得身心疲惫的王湾,一下子对做官为宦的日子感到了厌倦,以至到了麻木的境地。他在感到仕途艰难的同时,却也自嘲着。他在自问:为什么要为加官进爵、干禄求俸在意上心呢?为什么不能像终南山上的那个修行之人一样,活得自在一点呢?
(本文选自西安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里的长安》)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