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周至民间舞蹈牛斗虎起源于周至县楼观镇八家庄。早年庄东十字井庙内的木匾上记载着“乾隆年间八家庄耍牛斗虎”的字样。它来源于一个惊心动魄的民间故事,传说画匠杜困进山打柴,偶遇青牛救主、勇斗猛虎、以正胜邪的情景。根据这一素材,杜困与庄里民间艺人创编了集舞蹈、武术、鼓乐、美术工艺为一体的牛斗虎,成为当地社火中的精品节目,深受群众的喜爱。
牛斗虎舞蹈结构由5人组成,牛头、虎头、牛尾、虎尾各一人,一人演牧童。舞蹈语汇非常丰富,也很讲究,虎的动作有4大式,8小式,24个平仰式。大式有烈虎式、搜山式、望山式和捕食式。刻画老虎的勇武、精明和顽皮情态。牛也有回头望月、裂叉舔背、吃草、缩叉、挖耳等36式,将牛的稳健、壮美和朴实顽强描绘得惟妙惟肖,变现的淋漓尽致。真是虎有虎势,牛有牛劲,童有童趣。
牛斗虎舞蹈的特征:1.舞蹈《牛斗虎》是集民间舞蹈、中华武术、鼓乐、民间美术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而使舞蹈更加鲜活,更加精彩;2.“牛斗虎”虽然是表现动物之间的争斗场面,但它是劳动人民“托物言志”寄物抒情,主题以小见大、编舞语汇明确,层次清晰,表达了恶不压正,正不怕邪,弱不惧强,敢于拼搏,战而能胜的思想内涵;3.“牛斗虎”演出多在夜间室外场地,灯笼环绕四周,气氛冷清森肃,加上音乐以打击乐锣鼓敲击,激越昂扬配以松香之烟火开场,猛虎下山其势如迅雷不及掩目,张扬跋扈,顿然把观众的情绪带入一个紧张严峻的氛围之中。牛虎争斗,动作优美,刚柔并挤,情节逼真,动作细腻,栩栩如生,扣人心弦,使原始朴素的民间艺术得到了较高的舞台升华,具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牛斗虎舞蹈的主要价值:1.学术价值。舞蹈艺术实质是人们劳动生活的产物,“牛斗虎”是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它的历史传承特征、编排的离奇故事和舞蹈的高超技术,在其它地区实属罕见,发掘、抢救和保护“牛斗虎”,对于丰富民间舞蹈和发展舞蹈事业都有特殊的意义;2.社会价值。“牛斗虎”是劳动人民在农忙闲暇之余,喜庆丰收、节日庆典举办的自娱自乐的活动形式,挖掘、保护“牛斗虎”,对于周至县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该舞蹈1959年在宝鸡地区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1987年获全国舞蹈大赛二等奖和编导二等奖;参加西安市古文化艺术节获一等奖,在关中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2007年,《周至牛斗虎》被分别列入陕西省、西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明被命名为陕西省、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