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长安里的文物】云纹玉带钩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7.png

云纹玉带钩

在中国古代,束腰的革带多用带钩系结。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由钩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和钩钮等组成,古称“犀比”。最早是游牧民族的“胡服”上使用的饰物,其一端曲首,皆有圆钮。带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物,题材丰富。最为珍贵的是玉质带钩,玉带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整体以修整好的长方玉块钻琢切磨而成,是古玉带钩制作的初始状态,夏商周未发现有玉带钩,至春秋战国,玉带钩进入发展期,西汉是鼎盛期,东汉开始衰弱,元明清则是回升期。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云纹玉带钩高1.5厘米,长3.8厘米,宽1.8厘米,整体造型小巧。同时期同类的带钩在1977年陕西省凤翔高庄秦墓出土时与铜削环柄相接,为佩器钩,属原始形带钩,可能是拴系在织带上使用的。

战国时期,武士多着齐膝的上衣和长裤,一般都在腰间束一条施钩的革带,这种服式至西汉时仍无多大变化。汉代带钩出土数量大,式样也多,《淮南子·说林训》说:“满堂之坐,视钩各异。”正反映出当时用钩的盛况。带钩常见的式样有曲棒形、琵琶形等,战国时期钩钮均靠近钩尾,汉代这类带钩钩钮上移至钩身中部或接近中部。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