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别 称:红豆,小苹果
功 效:利尿消炎
在遥远的往昔,长白山的森林中栖息着一只名为“越桔熊”的聪慧小熊。越桔熊对森林中的浆果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泛着红色光泽的浆果。每当浆果成熟之际,越桔熊总是率先抵达,尽情享受这份自然的馈赠。原来在某日,越桔熊如往常般在森林中搜寻浆果,却意外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浆果。这种浆果色泽红润,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越桔熊好奇地品尝了一枚小果,发现其美味远超以往所尝。于是,它决定将这些浆果带回,与森林中的伙伴们一同分享。
越桔熊的伙伴们包括机智的狐狸、勤劳的松鼠和慈爱的小鹿。它们对越桔熊带来的新浆果赞不绝口。不久,森林中的动物们皆知悉了这种美味的浆果,它们开始共同分享,彼此间的关系也因而更加和谐。不幸的是,好景不长,森林中来了一只贪婪的大黑熊。这只大黑熊企图独占所有的浆果,驱逐了其他动物后,它独自霸占了浆果丛。越桔熊及其伙伴们深感悲伤,它们决心要夺回浆果。越桔熊构思了一个计划,它向伙伴们提议,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贪婪的大黑熊。于是,它们共同制定了一个巧妙的策略。越桔熊首先假装与大黑熊和解,并邀请它参加一个“浆果盛宴”。大黑熊得意扬扬地接受了邀请,以为越桔熊和其他动物已经屈服。盛宴当天,越桔熊及其伙伴们准备了众多美食,其中暗藏了那种红润的浆果。当大黑熊吃得津津有味时,越桔熊和伙伴们开始讲述关于浆果的故事,强调分享的重要性及团结的力量。大黑熊被这些故事深深触动,意识到自己的贪婪是多么的可耻。最终,大黑熊决定改变自己的行为,与越桔熊及其伙伴们共同分享浆果丛。从此以后,森林中的动物们更加团结,它们共同分享食物,共同渡过难关。越桔熊与大黑熊的故事在森林中广为流传,成为关于友谊和分享的美丽传说。人类得知这个故事后,便将动物们分享的浆果命名为“越桔”。据说大黑熊食用越桔时,会用笨拙的爪子握住小果实,然后用牙齿咬开果皮,吮吸里面的果肉。熊科动物特别喜爱这种甜美的浆果,每当越桔成熟时,它们会大量食用,以储存脂肪准备冬眠。据国外资料记载,一只大黑熊一天能消耗多达二十公斤的越桔。
桔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它是一种多年生常绿小灌木,偏好酸性土壤,仅在北半球的寒带和亚寒带地区生长,常见于森林、沼泽和高山地区。它们偏爱半阴的环境,因此,在树木遮蔽下生长得更为茂盛。特别是在高海拔的苔原地带,越桔尤为常见。它还有红豆、小苹果、牙疙瘩、山果儿、温普、熊果叶等别名。越桔鲜红的果实,宛如“南国”的红小豆,与常绿的叶片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因此,它又被称为“北国红豆”。长白山的苔原带适宜观赏的时间极为短暂,每次计划前往时,期待与等待伴随着焦虑,不是天气干扰了行程,就是琐事影响了出行。因此,前往苔原对我来说,既隆重又难得。这次出行筹划了一个冬天,脑海中浮现出苔原的多个版本,一半源自网络信息,一半来自我心中的想象。出行当天,我穿上了厚重的外套,担心苔原上会有狂风侵扰,同时又隐隐期待遇见风暴。内心的矛盾源于我闲暇时的想象。实际上,在苔原带上保暖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五到六度,而且高山苔原的昼夜温差较大,高山感冒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穿衣的原则是保持不觉得热,等到感觉冷时再增添衣物,感冒可能已经悄然而至。随着科研人员深入山区,随时可以停车进行观察。此次的目的地是西坡。下车后,我们步行拐入一片草原,沿着巡护的小径向青石峰方向前进。草原上绿意盎然,小叶樟随风摇曳,难以察觉其中的奥秘。脚下的地面高低不平,深浅难测,尽管我小心翼翼,却还是不慎踏入一个洼地,发出扑通一声,我跪在了洼地的侧面。幸运的是,一个灌木的根茎挡住了我的鞋子,阻止了我进一步陷入。此时,我的身体三分之一悬挂在与小叶樟平行的矮灌木上。我迅速抓住一大片小叶樟作为支撑,蹬着拦住我的灌木根向上爬。幸好这里不是溪流或山涧,否则,我可能会消失在这片土地上。爬出洼地后,我一瘸一拐地继续前行,生怕被落下,找不到下山的路径。同行的几位老师已经停下脚步,他们远远地目睹了我狼狈的情形。当我追上他们时,老师提议稍作休息。原来这里地势较高,顺着小坡有一片越桔刚刚开花,非常迷人。我小心地靠近,选择一处裸露的山岩坐下。此时,我已经无心欣赏花朵,脚踝的隐痛让我难以集中注意力。稍作休息后,我才开始靠近越桔花。
越桔的叶子形态各异,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卵形,每一片都小巧而坚硬,单叶互生。它的花朵精致小巧,生长在叶腋处,花径不超过一厘米,形似钟形,又似喇叭形,五瓣排列成轮状。花朵外观柔软,花瓣质地细腻,苞片呈红色,花冠为白色或淡红色,花丝短而密布微毛,花柱略超出花冠。花朵数量不一,有的八朵,有的仅两朵,无明显规律。我俯卧在这片花海中,手机和手指忙碌着,幸福感将我紧紧包围,心中涌现出一个念头:“苔原的花,此生看过一次花开已足矣,再多便是奢望。”实际上,观赏苔原的花并非每次攀登长白山都能实现,这里是充满神奇的土地,受海拔和天气影响,即便是山里人见到这些花也充满虔诚。越桔的花期不足两个月。本以为这是与越桔的难得相遇。同年深秋,我又有机会进山。似乎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我们再次沿着相同的路线前往前面的巡护点。有了上次落入洼地的教训,这次我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唯恐再次发生意外。深秋是黑熊寻找野果的时节,如果我落在后面或陷入陷阱,被黑熊发现,那将是多么悲惨的结局。我谨慎前行,同时四处观察,寻找越桔的果实。同行的巡护员似乎也在成全我,我们来到了上次观赏越桔花的那个坡沟。越桔的叶子依然翠绿,红彤彤的果实令人欣喜,果实圆润,直径介于五毫米至十毫米之间,宛如红玛瑙,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一枚小果送入口中,果肉柔软,清香多汁,酸甜可口。
越桔原产于欧洲,在世界范围内,环北极和亚洲东北部的蒙古、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至远东地区均有分布。然而,在长白山苔原带,越桔通常在初夏开花,有时会稍晚或早几天,具体时间受海拔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海拔越高,花期越推迟,花朵也越小。海拔的高度不仅决定了高山植物的高度,还影响着它们的开花和结果时间。甜美的味道总是引人入胜,也容易让人变得贪婪。我一颗颗地摘下果实,放在手心,然后一起送入口中,感受着口腔中每一颗果实同时爆开的酸甜,瞬间沁人心脾的幸福感。我没有计算吃了多少颗越桔果,自然也无法衡量它的重量。想到这是大黑熊喜爱的水果,我不禁有些嫉妒起大黑熊来。长白山拥有如此多的美味,都是黑熊的食物,与人类相比,它们吃得更健康、更环保。越桔与蔓越莓外形相似,二者同属杜鹃花科越桔属,却是两种不同的品种。然而,越桔的知名度远不如蔓越莓,常常被误认为是“野生蔓越莓”,就像小熊猫与熊猫的关系一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似。实际上,越桔本身的价值并不逊色于蔓越莓。此外,越桔与蓝莓是近缘种,但在中国,越桔的栽培较为罕见。越桔生长在苔原,它在民间故事中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些传说中,越桔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能够治愈疾病,带来好运,甚至保护人们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在北欧神话中,越桔与圣诞老人的故事紧密相连,据说圣诞老人的驯鹿会食用越桔以保持在寒冷天气中的活力。在一些文化里,越桔还象征着爱情和婚姻的幸福,人们相信它能够增进夫妻间的情感。此外,越桔也常出现在民间的药用偏方中,被认为对眼睛健康特别有益。深秋的苔原变化无常,一朵乌云飘来,似乎在提醒我们该下山了。临行前,我仍不忘摘下几颗小红果放入口中,最后,才依依不舍地与这些小红果告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陈凤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获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区60周年长白山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志愿者”称号。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