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应急
近期,全国多地发生野猪致害事件——拱食庄稼、扰乱街头、阻断交通。2月12日,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又发生野猪伤人事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野猪数量达200万头,在28个省份有分布,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
那么,频频“闯祸”的野猪究竟是什么物种?野猪的破坏力为何强大?遇到野猪“撒野”怎么办?
野猪的破坏力为什么强大
猪,是对猪科动物的统称,也称彘(zhì)。家猪是欧亚野猪被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是农耕文明时代的主要家庭组成部分之一,是“六畜”之一、十二生肖之一。从汉武帝刘彻的乳名为“彘”推断,猪有富贵、聪慧、勇敢等寓意,是福禄、祥瑞、善良的象征。
欧亚野猪又称野猪、山猪。全世界有27个亚种,无繁殖障碍。成年野猪具有两层毛,一层是较硬的刚毛,另一层是柔软的细毛,当它在松科大树上蹭痒时,便将油脂粘在皮毛上,为自己“穿”上一件“铠甲”,既有利于冬季保暖,又有利于防止蚊蜱螨叮咬。
“一猪二熊三老虎”这句民间谚语,描绘出了野猪恐怖的战斗力。成年野猪体重超过250千克,耳后至背脊具长且硬的鬣(liè)毛,背上披着刚硬而稀疏的针毛,鼻具有特殊造型和精密结构,连同质地致密的獠牙,赋予野猪强大的战斗力。一头野猪,就是一台挖掘机兼震荡机,经过之处的地表,好似被手榴弹炸过。
野猪为何频频“闯祸”
野猪是杂食性动物,植物性食物占90%,以草、坚果、植物根为主食,也吃拱地时拱出的小动物,有时还吃鸟蛋和雏鸟。
细究近年野猪“闯祸”频发事件,主要是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实施的自然保护地建设,野猪受益更明显,数量快速增长。依据文献记载,野猪在每年10月交配,次年春天产崽,每胎2-8崽,超过10崽的情形也常见。
天敌数量减少或增长缓慢甚至区域性绝灭,也是野猪数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从近年的红外相机影像及巡护员野外工作偶见,全年内均发现有母猪带领小崽活动,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野猪缩短了繁殖间隔期,可能还提高了幼崽成活率。
在秦岭,自从老虎绝迹后,团队合作捕食的狼和豺也先后消失。之后,野猪放心大胆,愈是加大马力,将拱地技巧运用到极致,直径超过50厘米的顽石,都能被它拱上地面,它能将深埋一米的缆线拱出地面,造成意想不到的故障。
遇到野猪:“S”型路线逃跑
依据繁殖生态学理论,野猪数量的快速增长趋势还将持续。遇到野猪,应当怎么办?
在居民点附近发现野猪时,应当保持高度警惕,并及时向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报告,由专业人员引导野生动物返回自然环境或直接击毙。
在林缘发现野猪群时,应保持镇静,尽快远离,避免与野猪正面冲突。
在与单独活动野猪狭路相逢时,应当及时离开危险环境,切莫作出驱赶、恐吓等动作,以免激怒野猪。被野猪追赶时,应保持头脑清醒,由于野猪习惯横冲直撞,所以要采取“S”型路线逃跑。比如,前方逃跑路线有大树、大石块等,可借助这类障碍物迅速变化逃跑方向,或者迅速爬上附近的大树,以避开野猪。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