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神兽金饰 西汉
神兽金饰,高11.5厘米,长11厘米,重257克,1957年在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匈奴墓出土。神兽金饰为纯金质,捶揲成型。立体圆雕工艺,腹下有开口,体内中空,表壳较薄。
神兽金饰形象奇特,为一只长着多分枝卷角的鹿形,但有鹰喙形嘴,每一个分枝卷角的顶端和尾端也生出一个同样的兽头,形状如传说中的九头鸟。怪兽站立在花朵形底座上,身上布满卷云式条纹。大角、尾和底座是另外焊接上去的。在花瓣上有三四个小穿孔,有学者推测是用来钉缀,所以很有可能是匈奴人冠冕上的装饰。
匈奴金银饰件以其独特的动物纹饰著称于世。在众多的动物饰件中,以这件金怪兽的造型最为奇特,它显示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至今人们仍未弄清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有些学者推测,这种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怪兽形象,应与神话传说有关。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区无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从这里描绘的“无草木,多沙石”的自然环境看,这则神话当产生于北方游牧民族中。蛊乃不死之虫,雕是一种猛禽,蛊雕的形象与此金怪兽相似,因此,这件神兽金饰有可能就是神话传说中的蛊雕,用作冠冕顶饰,反映了匈奴人对勇猛强悍动物的崇拜。
从商周时期的羊首勺到战国时期的神兽金饰,它们都是匈奴文化的代表作品。早期北方民族的部族首领常常佩戴非常讲究的冠饰。神兽金饰集锻造、锤打、焊接等先进技术于一身,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代表了当时游牧民族金属铸造业的最高发展水平,是北方草原金银器中的稀世珍品。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神木匈奴文物的动物形象,当然是当时草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摹写。匈奴人除畜牧外,也兼营狩猎,捕猎虎、鹿等野生动物,而这些野兽必须依存于茂林丰草之中。结合文献,可知在秦汉以前的毛乌素沙漠原是水草丰盛的“肥饶之地”。神木匈奴文物的发现,给匈奴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了解匈奴文物的分布及匈奴的游牧地域等问题,增添了宝贵的资料。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