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长寿  >  医药知识
中药界的姜类成员各有妙用
发布时间:2024-11-05     作者:陈熹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姜,是家家户户厨房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调味料。天凉了,姜作为驱寒暖身的养生食材再次被聚焦。

在中医药的世界里,姜类药材有广泛应用,生姜、干姜、炮姜、姜黄、高良姜……虽然名字中都有姜字,但是它们的功效却有所差异。

生姜

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入药入膳皆有悠久的历史。因其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胃寒呕吐、腹痛、泄泻、肺寒咳嗽、痰饮、喘咳,以及风寒湿邪、痹阻经脉、寒凝血瘀所致的头痛、肢体疼痛、面部褐斑、斑秃。

生姜还可解药物和食物中毒,并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细菌性痢疾、蛔虫性肠梗阻、急性睾丸炎、血吸虫病等。

干姜

干姜与生姜系出同源,将生姜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干姜片基本不用于家常烹饪,但脱去了大量水分后的干姜温热更甚,其温里散寒的功效更强。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能够治疗由于阳气虚衰欲脱所致的四肢厥逆、手足不温;治疗脾胃阳虚、阴寒内生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凝气滞、血瘀不通所致的胸痹、心痛;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症。

炮姜

炮姜是干姜的炮制加工品。将干姜与热砂一同翻炒,至姜片鼓起,待表面变为棕褐色后,干姜就被制成为炮姜。

炮姜因其炮制方法,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证以及虚寒性的腹中冷痛、呕吐、泄泻和产后恶露不尽等,尤多用于中医临床所见的脾阳虚衰、脾不统血的阳虚失血、吐衄、崩漏等症。

姜黄

姜黄和生姜同是姜科植物,但它是另一种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姜黄被称为南亚的“固体黄金”,是咖喱中的主要成分。姜黄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主用于治疗胸胁刺痛、闭经、癫痕、风湿肩臂疼痛以及跌扑肿痛,妇女瘀血之痛经、闭经、小腹疼痛亦可使用。

姜黄味苦且性温,可入血分和气分,可温散通滞,用于治疗气滞血瘀之痛经闭经及经血量过少等症;月经不调症状也可服用姜黄帮助调理。

高良姜

高良姜外形和我们常用的生姜非常相似,都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但它与干姜、生姜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高良姜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性味辛温,为温散中焦寒邪之要药。高良姜芳香辛辣,偏治胃寒,可用于感寒而发的急性胃肠炎,并可治疗神经性呃逆。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良附丸,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属于胃寒痛的常用方剂。作为食物,高良姜可以加入粳米煮粥,具有养胃和胃的作用。

划重点

五类姜材各有侧重

今天介绍的这五种姜类药材在中医中的应用各有侧重。生姜多用于外感寒邪,干姜擅长温中散寒,炮姜主要用于寒性出血,姜黄则擅长活血通络、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高良姜在治疗胃寒痛中效果显著。

合理运用这些药材,能够有效治疗多种寒邪、气滞血瘀等病症,但使用时需要依据具体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文/陈熹(北京友谊医院)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