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
构性关系
quantitative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hip
定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本质关系。
学科:机械工程_机械表面与界面_机械表界面行为及特征
相关名词:微观结构 相 缺陷 界面
【延伸阅读】
构性关系是材料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材料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微观组织等结构特征与其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之间的关系。它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理解和预测材料的行为,从而指导新材料的开发和现有材料的性能改进。通过深入研究构性关系,可以揭示材料内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微妙联系,实现材料性能的精准调控。
在构性关系的研究中,以下几个关键概念是理解和应用这一关系的基础:
1.微观结构:指的是材料在微观尺度(如原子、分子、晶体结构、晶粒大小、相界面等)上的组织和排列方式,它决定了材料的许多性能,如强度、韧性、导电性等;
2.相:在多相材料中,不同的化学成分或晶体结构可以形成不同的相,相的类型、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3.界面: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称为界面,界面的性质,如界面能、界面结构和界面反应,对材料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4.缺陷:材料中的缺陷,如空位、位错、晶界、相界等,会影响材料的性能。例如,位错可以影响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强度;
5.宏观性质:指的是材料在宏观尺度上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密度、硬度、弹性模量、热导率、电导率、磁性等。这些性质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构性关系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1.跨学科研究:结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全面分析材料的构性关系;
2.计算材料科学:利用计算模拟和机器学习等方法,预测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加速新材料的发现;
3.纳米科技:在纳米尺度上研究材料的构性关系,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
国内外已经出台各类计划,通过整合计算科学、实验技术和信息技术,系统地研究材料的构性关系,从而实现新材料的快速发现和应用。近年来,我国实施了自己的材料基因组计划,在研究和开发高性能合金、先进陶瓷、功能高分子和新型半导体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延伸阅读作者:深圳大学增材制造研究所 陈张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