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
容灾
disaster tolerance
定义: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备份系统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具有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以确保面对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以及人为操作破坏时,系统支持的业务能够不间断地运行。
学科:档案学_电子文件管理_系统与技术
相关名词:档案数据 备份
【延伸阅读】
容灾是信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旨在通过在地理位置分散的两个或多个地点建立功能相同的计算机系统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业务的连续性。这些系统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状态监控和功能切换。当其中一个系统因为意外或故障停止工作时,可以迅速切换到另一系统继续运行,从而保证整体业务的正常运作。容灾的实施涉及数据的同步备份、实时监控以及在必要时进行快速的系统切换,确保在主系统遭受损害时,备份系统能够无缝地接管所有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中断的时间和影响。
1983年,美国联邦货币监管中心提出了系统数据灾难备份及恢复的文件。按照国际标准,容灾分为7级:0级为无异地备份,1级为实现异地备份,2级为热备份站点备份,3级为在线数据恢复,4级为定时数据备份,5级为实时数据备份,6级为数据零丢失。
档案是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和材料。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档案包含了大量不可替代的信息。在保存和利用的过程中,它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自然灾害、人为错误、网络攻击、硬件故障以及病毒入侵等风险。档案的破坏或丢失不仅意味着信息的永久丧失,还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给组织带来运营中断或声誉损失。因此,档案容灾就是为了确保档案资料面对各类风险,能够得到有效保护、顺利恢复以及持续可用的重要举措。
档案容灾的核心是备份措施。常见的备份介质有磁带、硬盘和云端等。磁带由于其成本效益和长期存储的稳定性,适用于不常访问的档案。硬盘备份提供了较快的数据恢复速度,适合需要频繁访问的档案。云存储则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特别适合分布式组织,因为它允许从任何地点快速访问和恢复数据。
纸质档案的保护措施包括创建恰当的存储环境——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防虫和防潮,并配备防火、防水设施。这些措施可以显著减少自然灾害对实体档案的不利影响。
在制定容灾计划时,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确定合理的更新频率以及挑选安全的备份地点是关键。这些决策应基于档案的类型、重要性以及可能面临的具体风险来制定。此外,恢复机制的建立同样至关重要,它包括详细的恢复步骤、明确的责任分工以及定期的演练,以确保在真正的灾难发生时,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恢复数据。
总之,档案容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技术、管理和人力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健全档案容灾体系,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保障档案的安全和持续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