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腰部疾患,腰椎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椎体起支撑、连接和缓冲作用,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或大小便失禁、甚至引起瘫痪时,就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凸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和游离型,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7:3,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麻木、间歇性跛行、肌瘫痪等症状,可通过CT和MRI诊断,经手术治疗。
一 临床表现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1、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2、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四)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六)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二 检查
(一)体格检查: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X线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 (二)影象学检查: 1、X线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 2、CT的MRI检查: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作脊髓碘油造影、CT扫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
三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卧硬板床休息; 2、理疗和按摩; 3、腰部保暖; 4、局部封闭疗法; 5、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 (二)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为: 1、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3、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4、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者。术后3天下地活动,功能恢复较快,2~3月后即可恢复轻工作。术后半年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四 预防
(一)预防保健 1、加强锻炼,强身健体。延缓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从而防止腰突症的发生。 2、保持正确的睡姿、站姿和坐姿。最好平卧木板床,选择高低适宜的枕头。对弯腰工作多、负重大的搬动工,应尽量避免两膝伸直弯腰位拾抬重物,并尽量采取屈膝、髋关节的方法达到上述目的。 3、做好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经常弯腰劳动者或挑重物者,可用宽腰带加强腰部的稳定性。但宽腰带只能在劳动时应用,平时要解下,否则可导致腰部力量减弱,甚至腰肌萎缩,反而产生腰背痛。 4、戒烟。 (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1、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在短时间内,避免劳累或扭伤腰部。负重,下蹲,弯腰时注意保护腰部。 2、在寒冷、潮湿季节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