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家庭百科  >  成长教育
【未成年人成长教育50问】怎样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05     作者:柳州市科普作家协会   来源:科普中国   分享到:

【引题】

暑假临近尾声,小萌对妈妈讲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没有完成。

妈妈说:“我们去找交警叔叔,在路口当志愿者引导行人过马路,怎么样?”

“有好几个同学都这样做过了,我想做点不一样的。”

“那我去问问社区最近有什么活动,给你报名去当志愿者。”

“马上就要开学了,来不及的。”

“要不然到农庄里面跟叔叔阿姨去学种田好不好?”

“我觉得周末你们带我回老家找爷爷奶奶学种菜,应该更有意思!”

【简要剖析】

社会实践是学生阶段一项非常重要的假期活动,它能够让学生们在书本之外亲身感受到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体验感,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社会实践可以打造吃苦耐劳的作风。惯常于在教室里从事脑力劳动的学生们,走出教室融入社会,进入某一个领域以某一种身份从事某一种实践活动。这种从脑力劳动转变为体力劳动的过程,哪怕仅仅是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时间,也势必能够让他们在汗水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坚持的不易、收获的难得,从而给他们的“三观”形成打下坚实烙印。

社会实践能够助力求真务实的学风。社会实践中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虚假的真实性,会给学生们带来真切感观,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同时,实践中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也会引起学生们深入探索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强烈的探索精神。

社会实践还能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书本上纯理论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更能调动他们的浓厚兴趣。尤其学生阶段本就喜欢动手操作,他们能够在问答、操作、思索中对自己本就感兴趣的知识进一步展开论证,从而在点滴的收获之中逐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社会实践更能培养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是社会组成的一份子,每一种工作都必不可少,都在承担着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亲自参与,实际操作,不但能够逐步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社会交往能力,还能够感受到自身岗位存在价值,形成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

【几点建议】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义务扫马路、社会宣传、户外拓展、探索自然;也可以到敬老院送欢乐、帮社区做志愿者等等。作为家长应该配合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把握三个原则。就近就便原则,不要为了实践而作秀,到偏远区域做一些极难做得到的事情而博人眼球,这样往往会得不偿失。力所能及原则,学生阶段,尤其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尚有许多社会实践是力所不能及的,家长一定要把好关,不能做出“揠苗助长”的事情。保障安全原则,再好的事情,安全是前提,如果安全没有保证,就失去了社会实践的本来意义。

二是意义重于形式。开展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改变一种学习方式,让孩子参与进来,增加更多的体验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至于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达到上述目的,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必要邯郸学步,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带着孩子去干什么;也不必独辟蹊径,一定要做一些特别与别人不一样的事情体现与众不同。只要达到根本目的,至于具体参与什么内容的社会实践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三是家长陪伴最好。许多孩子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和陌生的事情,他们内心极其需要有家人的陪伴,哪怕是远远地看着不说一句话,也能够给他们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同时,在社会实践中父母的陪伴,也能给孩子人身安全提供一个基本保障。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呵护中成长是幸福的,父母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件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社会实践是这样,其它事情同样如此。

【经验总结】

1.不要过于拘泥于社会实践的内容。避免为了博出彩,弄一些所谓“高大上”却华而不实的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真实目的相背而驰。

2.确保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全程安全。参加社会实践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无论是路上的行车安全还是实践中的操作安全都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