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知识
中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021 年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 万人,50 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 30% 的女性和 20% 的男性会遭受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我们又该怎么样去预防骨质疏松症呢?我们需要去做什么呢?本文旨在帮助更多的人认识骨质疏松,帮助大家掌握怎样预防骨质疏松,以降低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呢?**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全身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害,使骨脆性增加,形成易发生骨折的状态。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于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导致。骨质疏松症亦分以下几种:
0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雌激素可以影响骨代谢。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中断加速骨的丢失,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的代谢性骨病。具有疼痛、脊柱变形、骨折以及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02 老年性骨质疏松老年人性激素减少,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抑制了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其次,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维生素D缺乏,慢性的负钙平衡等等,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
03 特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确,可能与骨代谢调节异常,比如骨吸收增加,或者青春期生长突然增加,骨量突增、骨形成和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又或者与孩子钙代谢异常有关。
04 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导致,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切除术后、肝胆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肝素、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骨质疏松的诱发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诱发因素:吸烟、酗酒、饮过多含咖啡因饮料;体力活动少、长期卧床;日照减少、缺钙、缺维生素D、高钠饮食等;胃切除术后人群。
骨质疏松症后的症状有哪些呢?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感觉到乏力,腰背容易疼痛,甚至全身骨痛。跌倒、摔落时,更容易发生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还可导致身体出现驼背等变形情况。首当其冲的就是
**乏力:**容易疲劳,劳累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负重。
**骨痛:**以腰背部疼痛多见,也可出现全身骨痛。疼痛多为弥散性,没有固定的痛点。疼痛通常在姿势改变时、长时间行走后、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甚至出现活动受限。
**脊柱变形:**比如脊柱变形,严重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可使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严重的腰椎的压缩骨折,也会牵连到腹部脏器,出现便秘、腹胀等。
**骨折:**即脆性骨折,在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时容易出现骨折,好发于胸腰椎,其次为髋部、前臂远端、其他部位如肋骨、跖骨、骨盆等部位。骨折发生后,再次骨折的几率明显提升。
**特发性青少年型:**除了比较典型的症状外,发病期间会突然生长停滞,容易多发骨折,之后疾病自然缓解。
同时还会伴随有一些其他症状例如骨质疏松严重时可导致胸椎变形,严重者可压迫心肺,出现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异常,如驼背患者,常常伴发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肺活量下降等心肺症状。骨骼畸形导致周围皮肤被迫褶皱,褶皱处多汗潮湿,极易滋生细菌,出现瘙痒甚至糜烂。长期卧床者还易产生褥疮。
总之,从青少年期就加强运动、保证足够的钙质摄入,同时防止和积极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与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等,防止各种性腺功能障碍性疾病和生长发育性疾病;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可以尽量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减少今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成人期补充钙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不能单独作为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仅作为基本的辅助药物。成年后的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延缓骨量丢失的速率和程度,对绝经后妇女来说,公认的措施是及早补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合剂。二是预防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避免骨折的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骨折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工作组,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561-2579.
[2] 林华.骨质疏松的评估--骨量与骨质量[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7):14-15.
[3]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0):890-913.
[4] 冯秀媛,王永福.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3):342-348.
[5] 林华.骨质疏松的评估--骨量与骨质量[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7):14-15.
[6] 徐桂琴,谢雁鸣,张志斌.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名探讨.《CNKI》,2009
[7] 韩向莉,娄志杰,邵岩.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名病机、临床实验及内外辨证治疗研究近况.《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