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哑女告状》登上总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受访单位供图)
古老的艺术因青春血液的融入,更显朝气与活力。6月13日下午,秦腔界最年轻的专业院团——西安演艺集团·青年团(以下简称“西演·青年团”),携秦腔经典剧目《哑女告状》,登上了总台戏曲频道(CCTV-11)《空中剧院》栏目。西安秦腔人、秦腔戏的青春风采,通过舞台上的大显身手,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别看年纪轻 “功力”可不凡
《哑女告状》的故事在我国多个戏曲剧种中均有呈现。上世纪80年代初,秦腔名家马金仙和爱人安建英根据同名淮剧移植排演了秦腔版《哑女告状》。此后,这部戏被众多秦腔院团搬演,并成为秦腔经典保留剧目。《哑女告状》讲述了一个关于善恶有报、冤案大白的故事,因唱念做舞兼具、技巧程式众多、剧目构思精巧、情节引人入胜而深受观众们的喜爱。但另一方面,这部多头并重的剧目,同样对演员提出了极高要求。尤其是“背妹赴京”一场戏,演员表演需借鉴秦腔“假人老背少”的程式,一人分饰二角,彰显呆哥背妹跋山涉水进京告状的种种艰辛,很吃功夫。
一支演员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年轻院团,是否能“撑”得起这部“技术含量”满满的经典大戏?荧屏中,西演·青年团的演员们,用精湛熟稔的发挥,打消了观众们的疑虑。只见他们表演精准到位,唱腔把控游刃有余,高亢时,喷薄而出,干净明亮;低吟时,如泣如诉,直扣人心;道白上,轻重缓急,分明有致。
尤其精彩的是技巧程式部分——饰演主人公“掌上珠”的罗娜在演至“背妹赴京”时,上半身以眼神、水袖、表情塑造出女性形象,下半身则以腰胯、台步塑造男性形象,并在演唱时通过技巧调节人偶的头部表演,最终呈现出神采如画的“双人”舞台效果,把人物心境呈现得淋漓尽致。
在“守正创新”中绽放青春姿态
“《哑女告状》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秦腔剧目,非常考验演员表演功力。”在接受采访时,西演·青年团团长何红星一连用了两个“非常”表达排演这部戏对青年演员们的意义。他表示,西演·青年团在此前复排该剧期间,专程邀请老一辈艺术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为青年演员精心指导排练,让青年演员从唱腔、表演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仅传承经典,更要让经典与时代接轨、更好走入当代人视野。何红星介绍,院团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哑女告状》的音乐和配器进行了全新编配,让原始的秦腔旋律、唱腔和程式得以更好融合,“青年团的《哑女告状》,观众看了以后会喜欢的,孩子们也都完成了对自我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包括《哑女告状》在内,西演·青年团虽然“成团”刚刚两年,迄今已经复排与新创了18部大戏、40余出折子戏,并通过“排后即演”和“以演促学”的方式,让这些戏走进基层,在大量巡演中,接受来自观众的品评考验。在《哑女告状》之前,西演·青年团的《美猴王》《杨门女将》等大戏,也已登上总台戏曲频道(CCTV-11)《空中剧院》栏目,展现西安秦腔生力军的矫健身姿。
“不管是基层舞台,还是总台平台,当这群年轻人怀抱着‘守正创新’之心一次次登台,一定会从中得到成长。我能感受到这些青年演员对于秦腔艺术的赓续之心,能够感受到他们已经接过了传承的重任。”何红星说。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