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
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党的全面领导和国家的全力支持下,众多科学家心怀祖国、集智攻关,促进我国科研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学家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合作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让我们步入科学家与学会的精彩世界,聆听他们激荡人心的成长华章。
中国药学会成立于1907年
是我国近代成立较早的学术团体之一
是全国药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
依法登记成立的
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1985年
由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中国药理学会
最早是由中国生理科学会和
中国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联合组成的
它聚集了全国药理学相关的教学、科研
应用、生产、科普等领域的
优秀药理学家
她是我国药理学界的领军人物
她凭一己之力
促成了临床药理学组这样一个少有的三级学组的组建
壮大了中国药学会
也助力我国临床药理学
实现跨越式发展
她就是李家泰
李家泰
李家泰,中国临床药理学创始人、药理学界领军人物、著名临床药理学家,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曾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主编。
在中国药学会遇伯乐
李家泰的研究领域是临床药理学、感染病学。她的研究和众多学会都有交集,如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国药学会、国际药理学会(IUPHAR)、国际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会、国际化疗学会等。与她最初结缘的,是中国药学会。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两个药理专业委员会,一个是中国生理科学会(1985年改名为中国生理学会)的药理专业委员会,一个是中国药学会的药理专业委员会。其中,中国生理科学会的药理专业委员会侧重研究药物的作用强弱、作用机制等;中国药学会的药理专业委员会则专注于新药开发、药政管理等。双方的药理前辈都盼望药理基础能与临床相结合,但是如何结合或者由谁去结合却是一直困扰他们的一个难题。当时,任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周廷冲教授,了解到李家泰已带头成立了北京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并在所内担任副所长代所长的职务,于是与李家泰展开了关于药理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深入交谈。交谈过后,周廷冲教授很欣赏李家泰扎实的专业基础及其对临床药理学未来发展的设想,便于1983年把她推荐到了中国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做副主任委员。
李家泰很珍惜进入中国药学会的机会,对周廷冲教授的知遇之恩也很感激,一心想要在中国药学会做出点成果来,实现学会和个人的同进步、共发展。于是她向周廷冲教授建议,在中国药学会(一级学会)的药理专业委员会(二级委员会)下成立一个临床药理学组(三级学组),这得到了周廷冲教授和中国药学会的大力支持。获得批准后,李家泰从临床试验做得不错的单位中挑选了11个人,组成了临床药理学组。
1985年,中国药学会的药理专业委员会(二级委员会)和中国生理学会的药理专业委员会(二级委员会)合并为中国药理学会(一级学会)。同年,中国药理学会召开第一届理事会,选举王振刚教授为理事长,李家泰为副理事长。1986年,李家泰牵头成立的临床药理学组被正式批准成为中国药理学会下属的一个二级专业委员会。
李家泰起初学的是药理专业,后来转攻临床领域,在临床领域摸索了20年后才开始真正研究临床药理。她常说,一个人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要从基础做起,只有一步一步地积累知识,才能在该领域有所成就。而她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从基础学习开始,逐步深入,直至成为临床药理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员。
科研工作者共有的科学家精神
在李家泰的学术生涯和工作过程中,她接触了很多临床药理研究的专家教授,从他们身上,她看到了熠熠生辉的科学家精神。
第一,科学家们都具备求知若渴的学习精神。无论是在学会还是参加学习班,他们都会认真地学习,即使到了中年或老年,他们仍会认真地记笔记、写心得、参加专业考试。
第二,他们都具备潜心工作研究、辛勤付出却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三,团结协作、齐心合力的精神更是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些科学家中,有很多是和李家泰一样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无论是在做实验还是在临床研究中,都非常注重团队的力量,懂得团结成员、上下同心,以更快更好地做出成果。
第四,这些科学家们之所以在专业上作出了突出成就,还在于他们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五,对这些专业领域的佼佼者而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他们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最后,便是爱国爱民,为民服务,为国争光。科学家一定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做研究不带有企图心,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中国在国际上走得更高更远。
走过百余年风风雨雨的中国药学会和后起之秀中国药理学会,在推动我国药学迅猛发展的同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药学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在未来的日子里
学会将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
助力新一代科学家
继承和发扬老科学家的精神
不断追求科学真理
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继续奋斗!
本文节选自《学会缘 科技情——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第二卷),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编著,《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制作。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