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纵横
在6月18日草原保护日来临之际,科普时报记者在中国科协、中国草学会等组织下,来到坝上草原开展调研采访。只见如茵的绿草中,一簇球状的小花正在盛放,白色花瓣在风中摇曳。“它叫狼毒花,根、茎、叶都有毒。”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党工委书记高云森说,“见到这种花,就意味着草原在退化。”
塞北管理区位于坝上草原最北端,处于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由于自然气候和过度放牧等原因,这里的草原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丰茂的绿草和多样性的植被逐渐消失,唯有繁殖力和耐旱能力强的狼毒花肆意生长。2005年,沽源草地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在此建立,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及时介入,开始用科技手段扭转草原退化。
为了实现植被恢复,首先要把种子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国外购买的草种难以繁殖,科研人员投入十多年的精力,研发出我国自己的草种。一粒草种只有小米的八分之一大小,因此还要给它穿上“衣服”,在供给营养的同时也保护草种不受伤害。此外,科研人员还研发了免耕播种机,可以在播种时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扰动;在后期管理方面,也配备了相应的智能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草场的土壤地力。
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又与塞北管理区合作建立草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多项高新技术和产品助力,成功修复2500亩退化天然草地。高云森回忆道:“15名专家带着学生亲自下地,都晒得黑黝黝的,最终草场的出苗率达到了94%。”
如今,这片由科技哺育出的草原一片生机勃勃,狼毒花的身影变得稀少,取而代之的是黄花苜蓿等优良牧草。用这些牧草喂养出来的奶牛,产出牛奶的蛋白含量可高达4.2%。“我相信,通过五到十年的时间,整个塞北都能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高云森说。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