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薪火  >  文明薪火
史前的小朋友怎样生活?不用去博物馆也能知道!
发布时间:2024-06-03     作者:   来源:科普中国   分享到:

儿童,这个词语读起来都让人感到充满灿烂的幸福和美好的希望。在当今社会,我们都同心协力,致力于给儿童们创造安全、幸福的生长环境,将儿童们的生活需求放在高度优先的位置。然而,在遥远的史前新石器时期,儿童们的生活却和今天相差甚远。

01 史前的小朋友吃些啥?

新石器时期的时间大约是距今10000年前,结束时间大约是距今7000年前到2000年前不等。著名考古学家Gordon Childe提出,由于新石器时期革命(Neolithic Revolution),这个时期的古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发展农业,驯养家畜,并因此开始了定居生活,生业模式渐渐从狩猎采集变化为了农耕生活。在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一直在种植粟、黍等作物,长江流域则开始种植水稻【1】。

因此,在新石器时期,儿童们的食物应该以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为主。考古学家们研究了来自河南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14具儿童骨骼,发现他们的牙齿龋齿率(即长蛀牙的概率)较高,推测是由于日常常食用粟与黍并且口腔卫生不佳而导致的【8】。

图片1.png

双槐树遗址儿童龋齿图(图源:【8】)

当然也有不少地区存在例外,比如我国的贵州地区。贵州贵阳牛坡洞遗址的研究显示,该遗址的人类在整个新石器时期都保持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但是当时的人类对狩猎的对象和利用方式都是有选择的、稳定的,研究显示牛坡洞的古人类长年主要捕食水鹿、梅花鹿这两种动物,到了后期,水牛也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并且古人类狩猎时主要拣选的都是青年个体,还将骨骼砸碎食用骨髓【7】。虽然还没有该地区的儿童专题的考古学研究成果,但我们或可推测,当时的儿童也应当是在食用狩猎得来的动物肉与骨髓

图片2.png

牛坡洞各期水鹿等6种偶蹄类的肉量贡献折线图(图源:【7】)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们发现古代儿童的乳牙磨耗方式和现代儿童有所差异,古代的儿童乳牙的臼齿磨耗更为严重,这很可能代表着古代儿童的食物更为坚硬粗糙,加重了儿童们的咀嚼负担【6】。

由此可推测,过去的很多地区的儿童们的食物应当较为单一,并且大都未曾经过精细加工,较为坚硬。

02 史前的小朋友居然要“打工”?

在当今社会,使用童工是法律严禁的行为。然而,目前有考古学证据显示,在新石器时代,部分地区的儿童们却要承担起繁重的工作,甚至已经是熟练的“工人”。法国考古学家在史前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带有特殊痕迹的儿童乳牙,这种痕迹说明这两个年龄可能只有1~9岁的孩子长期用牙齿反复拉扯动物皮革或植物纤维,他们很可能在长期从事缝纫或编织工作【5】。

在新石器时代,儿童会面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问题,甚至还会遭受到严重的虐待。在上文提到的双槐树遗址中,考古学家在许多儿童的骨骼上都发现了牙釉质发育不全的现象,还发现了由于生前患有贫血而留下的骨骼病变。,还有一些儿童的骨骼出现了创伤,被鉴定推测是遭受鞭打和棍伤所留下,这都表明这这些儿童在生前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来自他人的暴力。根据推测,这些孩子的死亡年龄高峰仅在5~10岁。

图片3.png

双槐树遗址儿童骨骼创伤图(图源:【8】)

03 史前儿童被葬在树上?

新石器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自然环境严苛等原因,人类的寿命通常都较短,儿童的夭折率也较高。从儿童的埋葬方式可以看出,儿童在当时与社会的联系是与当今截然不同的。

对此,法国的考古学家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统计了大量的史前儿童墓葬,发现在达雅族人(Dayak,居住在婆罗洲岛的原住民族)和巴布亚人(Papuans,大洋洲新几内亚岛及附近地区的原住民族)的文化中,他们埋葬儿童的方式是把去世的儿童放进树干里或悬挂在树枝上,认为这是一种使得儿童们回归自然的表现【4】。

考古学家们认为,在这一时期,人们认为儿童并未和他们所在的这个社会族群产生联系,所以他们对于儿童的逝去反应也较小。他们还推测,之所以在史前时期发现的儿童墓葬较少,很可能是因为儿童在某个年龄段前都还不被认为属于社会群体,因此当有外族入侵的时候,入侵者们会把这些儿童一起带走。

当然,这一现象也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儿童的墓葬十分简单,只以小群体的方式出现。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儿童的墓葬中出现了带有纪念化意义的符号,例如出现了更丰富的随葬品,特定的遗体摆放姿态等,,规模也变得集体化。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才有了单独存在的儿童墓葬【5】。

从上述内容来看,其实新石器时期的儿童并不是像如今一样幸福,而是忍受着来自自然、来自社会的巨大生存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长大成人都实属不易。纵观历史,我们也能发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成长与进步,我们在关爱儿童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当然,对于还原过去儿童的生活状况,考古学界还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开展,比如,一些学者就提出,目前国内关于古代儿童的牙齿磨耗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并呼吁学界建立资料数据库、加强遗址中出土的儿童遗骨的调查研究、统一测量标准等。我们期待能在将来通过考古学认识到更多古代儿童的生活面貌。


参考文献:

【1】Fuller DQ. Contrasting patterns in crop domestication and domestication rates: recent archaeobotanical insights from the Old World. Ann Bot. 2007 Nov;100(5):903-24.

【2】Le Roy.New twist on thought experiment yields conflicting results. Ardèche Archéol. 2018,35, 12–18,.

【3】Le Roy M, Brunel E, Lateur N. Archaïque Toi-Même![J]. Découverte Anthropologique à la Grotte de l’Archaïque (Saint-Remèze). Ardèche Archéologie, 2019, 36: 30-35.

【4】Hertz, R.. Sociologie religieuse et folklore. 1970,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5】Le Roy, M., Rottier, S., & Tillier, A. Who was a “Child” During the Neolithic in France? Childhood in the Past, 2018, 11(2), 69–84.

【6】李海军, 陈慧敏, 刘力铭, 刘琳如. 儿童牙齿磨耗研究概述[J]. 人类学学报, 2021, 40(04): 695-705.

【7】王运辅.贵州贵阳牛坡洞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

【8】周亚威, 于雅婷, 顾万发. 河南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儿童的古病理学[J]. 人类学学报, 2023, 42(04): 458-471.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