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高陵杨官寨遗址:杨官寨遗址是“谁”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29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杨官寨遗址历经近20载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收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它究竟是谁的历史?是谁的遗留?

每个重大考古发现,不仅可以揭示物质文化发展的阶段和水准,更是探寻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实证。但这仿佛是考古学家的禁区,在考古实证与传说之间横亘着一条永远都不能逾越的鸿沟。传说时代要想走近真实的历史需要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努力,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撇开考古材料,从传说的基点来研究这个时代,其结果当然还是传说。但如果固守考古工作者“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传统,并以此永远不愿触及这个话题,那么,诸多的考古学文化就永远找不到归宿。这不符合考古学研究的目标,也不符合苏秉琦先生“重建中国古代的远古时代是当代考古学者的重大使命”的要求。在考古资料相对丰富的今天,考古工作者应对中国历史的传说时代进行积极的探索,只有走出疑古,将这个时代纳入历史的范畴进行研究,中国的上古史和史前考古学才有出路。否则,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就只能停留在理论上。

首先,综合诸多文献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丸山、岱宗皆在今山东境内;空桐和鸡头都是山名,在陇西;而南至于江指到达长江,湘指湖南;釜山和涿鹿都在河北省境内。而以杨官寨遗址为代表的庙底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地,影响范围北部可抵阴山、大青山一线,南部越过长江南岸,西部到达青海东部,东部波及胶东半岛直达大海。这与司马迁记载黄帝的活动范围东可达山东沿海地区,西至甘青地区,北至河北省中部偏北地区,南达长江沿线大致相同。由此可见,这个区域正好与上文论述的庙底沟文化影响范围高度吻合,这应当不是历史的巧合吧。

其次,地望方面的考证。《史记·郊祀志》等历史文献,多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等记载。荆山的具体地望,史学家多有考察论证。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南。”关于怀德的地理位置,《水经注》载:“渭水之阳即怀德县也。”《北周·地理志》载:“今富平西南十一里怀德城。”宋《太平御览》亦曰:“荆山在雍州富平县,今名掘陵原。按雍州荆山,即黄帝及禹铸鼎处。”据以上记载可推荆山所指就是今陕西富平、三原与阎良区之间的条状台塬——荆山原。这与《禹贡》中“导岍及岐,至于荆山”,以及《汉书·地理志》中“南条荆山”等记载地望是相吻合的。另有河南灵宝市的铸鼎原为荆山之说,大体也在河洛之西的黄土地带,相距也并不很远。从富平荆山到灵宝铸鼎原,都是庙底沟文化的核心分布区,庙底沟文化时期遗址分布十分密集。

第三,国家祭祀的痕迹。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是黄帝衣冠冢。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祭祀黄帝场所。自先秦以来,陕西一直为官方祭祀黄帝的不二之所。这应与黄帝主要在陕西及周边成就千古伟业密切相关。公元前422年,秦灵公在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县)的郊外建立了吴阳上畤,以祭祀黄帝,开创了战国至秦汉时期长达400余年的官方主办、帝王主祭的郊雍祭祀传统。《史记·封禅书》:“其后百余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汉书·郊祀志》:“秦灵公于吴阳作上畤,祭黄帝。”

(来源:本文摘自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的《西安文化遗产辑录》第二辑,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