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探索发现  >  能源利用
“双碳”背景下,如何发展能源产业?
发布时间:2023-12-08     作者:谢雨萌   来源: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分享到: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能源是对我国碳排放的贡献度接近80%的重要基础行业,成为了“双碳主战场”。新环境、新趋势下,做好“稳、立、储、调、合”五件事,成为了“双碳”背景下能源发展的“新要求”。

一是煤电“稳住”能源基本盘。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就决定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电都是能源建设发展的大事。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煤电,我国能源保供就失去了基础。无论是为了夯实能源安全的基础,还是为新能源发展提供稳定环境,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都需要再建设一定规模的煤电,还要想办法让煤电清洁高效地发展好,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谈煤色变”。

1701997924299931.jpeg

湖北能源襄阳(宜城)2×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

二是做好“先立后破”中“立”的事。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关键在“立”。所谓“立”,就是要让新能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把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性、替代性尽早尽快立起来。“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装机规模连续迈过6亿、7亿千瓦台阶,正朝着2030年12亿千瓦的“达峰”目标稳步前进。与此同时,在国家战略布局下,我国正在新能源资源丰富、建设条件优越的西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力开发建设一批超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努力将大西北的阳光和烈风化为绿色、清洁的电力,让全国共享。

三是提升能源安全的“储备”能力。我国地大物博,但部分能源资源相对较为匮乏,70%的石油、40%的天然气依靠进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石油、天然气,乃至煤炭的储备能力建设,将成为保障国家安全、做好“平战结合”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要求下,如何将电力化无形为有形,将电力瞬时传输变为长时储存,就成为了重要课题。从目前看,抽水蓄能正一枝独秀,遥遥领先,但以电化学、压缩空气为代表的各类新型储能系统,也正在系统调节等方面展示出独有的优势。

1701997872316338.jpeg

湖北应城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施工现场

四是做好“调度”和“调节”两件小事。如果说稳、立、储三件事说的是硬项目、硬能力,那调度和调节就是不折不扣的“软实力”。但在复杂、多元的系统下,提升“软实力”、做好“软件”工作,很多时候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方面,在全社会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科学调度和需求侧调节提升了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另一方面,稳定的调度系统和兜底的需求侧管理也成为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

五是在“融合”上做文章,引领能源发展新方向。新时代、新要求,新的能源事业发展,就是要推动各环节融合、多品类融合:要让源-网-荷-储智慧联动,要让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要让煤-电-可再生能源联营联建,要让供电、供冷、供热、供气一体化实现,打通各领域“经脉”,努力构建现代化能源供需体系。

1701997974722158.png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绿色供能工程

(作者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