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生态日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动绿色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就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新的部署。要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强调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及今后几十年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面临的重大课题。首先,要保证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繁荣,能耗是刚性的,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艰巨性。其次,中国提出用30年时间达到碳中和,意味着2030年至2060年,每年需减碳3亿吨左右,减碳的强度和速度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积极稳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路径探索极其重要,总原则是社会总成本最低。现在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全球也在关注着我们。我的个人观点,可以概括为“两个轮子驱动,两大领域发力,一个核心抓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两个轮子驱动”是指发挥好政府导向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政府的导向作用在起步阶段非常重要,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实事求是,防止出现一刀切或层层加码。从长远来看,一定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政府和市场需要很好地配合,相互补充。
“两大领域发力”是指减碳和消纳领域。减碳方面涉及五大领域:能源领域、交通领域、建筑领域、工业领域和农业领域,其中能源转型是重中之重。我国能源转型呈现多元化、低碳化、分散化、再电气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全球化的“六化”特征。应调整钢铁、建筑、交通等工业领域结构,改造工业流程,实现再电气化等。消纳方面,应着力进行陆地生态系统现状与潜力分析、海洋生态系统与潜力分析,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CCS)技术、二氧化碳直接利用技术等。
“一个核心抓手”指定价,包括碳交易与碳税。世界银行2020年数据显示,全球已有61项碳定价机制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中,其中31项属于碳排放交易体系,30项属于碳税,共覆盖约12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22%。中国推动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12月31日收盘价54.22元/吨,较2021年7月16日首日开盘价上涨13%;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碳市场试点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22年7月8日,试点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5.37亿吨,成交额136.76亿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连接市场和政府的重要纽带,这种基于市场的碳定价机制旨在通过提高多个碳密集型行业的碳排放成本,实现碳强度持续下降。未来碳市场将继续扩大覆盖面,更好发挥促进低成本减排的作用。
我们必须认识到,碳中和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仅从技术、能源、生态环境等任何单一部门考虑问题都是片面的,应处理好五大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安全与碳中和的关系,把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二是要处理好国家层面的减排目标与各省市、企业减排目标以及路线图的关系,积极做好在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三是要处理好传统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关系,在国家层面重视行业之间的平衡性与协同性,不应把两者对立起来,更不应抹黑化石能源。化石能源进一步清洁利用,为清洁能源发展赢得发展时间,清洁能源为化石能源清洁开发与利用提供保障。四是要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着眼长期、着手近期,积极培育变革性技术,用技术改变能源格局、创造未来能源;五是要处理好中国与全球的关系,既要顺应或引领时代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又要防止被国外制约发展,二氧化碳排放权说到底是发展权和生存权,既要看当前更要看过去,人均累计排放量是公正合理的平衡指标,而中国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全社会都需要加强学习,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然而,当前市面上已经出版部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书籍,对于“双碳”知识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数量不多,尤其是针对领导干部的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理论结合案例的教材还不多见。为此,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资深能源专家杨富强博士牵头,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陈迎研究员作为主编,组织了“双碳”领域一批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合作编写这本《“双碳”目标与绿色低碳发展十四讲》。在编写过程中,由院士和资深专家组成的学术指导委员会对本书的思路框架提出了宝贵意见。作者团队克服困难,几易其稿,不断打磨。人民日报出版社的编辑团队精心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谢!希望本书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双碳”意识,增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助力“双碳”目标的落实。
(本文系人民日报出版社《“双碳”目标与绿色低碳发展十四讲》代序)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