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纵横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探索发现  >  地理纵横
地球自转
发布时间:2023-01-30     作者: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分享到:

地球自转  

earth rotation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

学科:地理学_地理学总论

相关名词:地球公转 地轴 地核

2.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地球自转指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它是地球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其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

地球的自转是支配人们生活作息的重要周期现象。因此,古人想到了利用地球自转来计时。

据说,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提出了在昼夜长度几乎相等的春分和秋分时期,将昼夜分别分成12等份来计时的方法。他可能还想出了根据地球经线来等分时间的方法——按照经线将地球分成24等份,把地球转过其中1份所需的时间定为1小时。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的1小时的长度不会随季节的变换而变化。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从长期来看,地球的自转速度是在逐渐变慢的,这样一来,1天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

地球自转变慢的主要原因是引潮力的存在。引潮力主要指由月球引力引起的使潮汐涨落的力。潮汐涨落时,海水与海底之间会产生摩擦,从而阻碍地球的自转。科学家根据化石上遗留的证据等推测,1亿年前地球的自转周期大约是23小时20分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1周,大约自转了375周。也就是说,当时的1年大约是375天。

不过,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总是变慢的。研究发现,从2018年开始的3年里,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加快。这是因为,影响地球自转速度的不仅是潮汐涨落,洋流和风以及高强度地震等因素也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

从1天的实际长度(测量地球自转所计算出的数值)与利用原子钟测量的86400秒(=24小时)的偏差可以看出,在2018—2021年这3年间,受洋流和风等因素的短期影响,1天的长度大约缩短了1~2毫秒。不过,如果从长期来看,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就会消失。总体上,1天的长度大约每100年会延长2.3毫秒。

总之,由于地球自转具有不稳定性,并不适合作为精确确定时间的基准。因此,人们陆续研发出了越来越精确的石英钟和原子钟等。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