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有人说,大自然把最美的景色都给了秋天,而最美的颜色又都给了胡杨林。是的,九月底到十月中旬是胡杨魅力尽展的高光时节。一夜寒露就会使整片胡杨林染上油画般浓烈的金色,每一片树叶都绽放出生命的璀璨。胡杨是坚韧不屈的,它们坚守于西北干旱之地,即使用整个生命与狂风斗,与干旱斗,与盐碱斗,也要用至美至纯的颜色诠释秋天的壮美。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是杨柳科杨属植物。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在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的地层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胡杨的化石,证明胡杨是第三纪孑遗树种,距今大约有6500万年的历史。
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胡杨与其生存地的干旱、盐碱、严寒酷暑相互作用,自身的根、茎、叶、细胞逐渐进化,从而成为唯一能在大漠成林的落叶高大乔木。
能够在干旱沙漠地区生长,胡杨强大的根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肉质根不但容易吸收水分和贮存水分,而且能主动向着有水的地方延伸生长,向下可深扎十余米,向外可扩伸达方圆几十米,根网密布,纵横交错。强大的根系还具有反渗透能力,即使多日浸泡于泛滥的水中,依旧生机勃勃。
胡杨的枝干也具有应水而变的能力。水源丰沛时,枝叶繁茂,树干还会储存水分以备不时之需;若是缺水,则会减少枝叶萌发,降低水分蒸腾散失,甚至会自行断脱部分枝干,加强集中供水。一些粗大的胡杨还会从中心枯朽,外皮却依旧传输水分和营养,保持树冠郁郁葱葱。
胡杨又有“变叶杨”“异叶杨”之称。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长出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叶子。幼树的叶子常为细长状,随着生长发育,树冠上部的叶片逐渐变宽变短,最终形成具有锯齿的阔叶形。在同一株成年胡杨上,从树冠底部到顶部依次分布着披针形、卵圆形及锯齿卵圆形的叶子,有些树冠中部还会出现少量肾形叶、菱形叶等过渡形态的叶子。披针形、卵圆形、锯齿卵圆形的叶片长宽比依次减小,而叶片厚度则依次增大,表皮蜡质层也逐渐增厚,叶柄长度也依次增。这些外观形态上的差异是胡杨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有研究表明,位于下层的披针形叶更耐荫,能在弱光环境下进行有效光合作用;而位于顶层的锯齿卵圆形则更具有抗强光、强保水等能力。
胡杨之所以能在盐碱地生存,不仅是因为叶片蒸腾作用相对较低,减少了自身生存所需水分的散失。更为重要的是,胡杨的细胞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碱,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碱。当体内盐碱积累过多时,树干的节疤、树皮破损处和枝丫断裂处还会将多余的盐碱排泄出来,在伤裂处形成一层白色的碳酸钠盐结晶。这种结晶被当地人称之为胡杨碱,常被用于蒸馒头,因而胡杨树也被叫做“碱面树”。一棵成年胡杨树每年能排出的盐碱量可达数十千克。
对于胡杨,人们常赞美“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那么,胡杨究竟能不能活一千年呢?一般而言,胡杨的寿命不超过300年,个别长寿的也可以活到500年以上。有报道说新疆有一棵胡杨的树龄距今已有1790年。胡杨具有强大纵深的根系,尽管会受到狂风的肆虐,却仍能顽强伫立在荒漠之中,“死而不倒”。干旱的环境则抑制了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滋生,造就出胡杨“千年不朽”的传奇!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