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探索发现  >  能源利用
自主研发设备让绿色能源“风光”无限
发布时间:2022-08-09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1.jpg

我国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 

“2014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在能源消费增量中的份额超过60%。

清洁能源不断发展壮大的背后,是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迈进

风从海上来,点亮千万家。

如何捕“风”抢“机”,把海风转换为清洁能源?2021年12月25日,由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风电项目、国内离岸最远海上风电项目宣布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3个海上风电项目合计装机容量达280万千瓦,可满足约337万户家庭一年的正常用电需求。

近20年来,中国清洁能源进入“风光”时代,海上风电加速发展。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曾表示,陆上的水能资源是有限的,海洋资源却无比丰富,海上风电也是最优质的风电资源。

两年前的7月12日,三峡集团福建福清兴化湾二期海上风电场迎来“高光时刻”,三峡集团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刷新了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新纪录。

“它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已完全具备10兆瓦级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自主研发、制造、安装能力,它也是实现海上重大装备国产化,打造海上风电大国重器的重要成果。”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建华说。

基于成熟的10兆瓦平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于2022年2月顺利下线,成为当时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也是我国首台13兆瓦风电机组。

目前,由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我国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搭载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组成“三峡引领号”,已在广东阳江海上风电场平稳运行1年以上,更大型的风电机组与漂浮式风电机组正在抓紧研发,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向深远海一步步迈进。

光伏发电自主化程度逐步提升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连续10次打破下一代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就在今年6月,隆基绿能硅异质结光伏电池研发再次取得突破,光电转化效率达26.5%,创造了大尺寸单结晶硅光伏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这样的转化效率意味着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光伏发电量将大幅增加。

10多年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光电转化率在13%左右。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清楚地记得,2007年,公司建成第一个崇明岛光伏示范项目,按照当时的光电转化率和成本投入,上网电价为1度电4元。而在今天,我国的光伏发电已经可以平价上网,也就是1度电的价格0.3元左右。

10多年发展之路,中国光伏产业从技术跟随发展到技术领先,为我国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十几年前,我国光伏产业‘三头在外’——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装备在外。如今,从装备到供应链完全国产自主。”李振国告诉记者。

如今,全球的光伏产业链基本上集中在我国。中国光伏产业的多晶硅产能全球占比达到80%左右;单晶硅片产能全球占比达到了99%;电池和组件环节的产能全球占比也达到了80%左右。

当前,以隆基绿能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又在下一代光伏电池的研发方面加紧布局,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专项,以产学研联合方式推进中国光伏自主化之路。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