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西安城墙:海墁和排水槽、城壕与登城设施
发布时间:2022-06-08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海墁和排水槽

海墁是指城墙上的平面,意为城墙表面如同海平面一样平整宽阔。现存海墁基本上是清朝乾隆年间毕沅那次大修时留下来的。上铺两层青砖,砖下由坚硬的三合土铺底。既防雨水渗透进入墙体,又坚实而耐人马通行。同时还在城墙上设置了专门的排水槽,由砖石铺设,位于城墙的内侧,墙上顶端有石质的吐水嘴。海墁平面略向内倾斜,以利于雨水尽快流入排水槽,从而减轻雨水渗透的压力。毕沅主持的这一工程无疑为保护西安古城墙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城壕与登城设施

城垣之外挖有很深的壕沟,其中灌水则为护城河,环绕城垣四周,是城外重要的防卫设施,城内辟有环城马道,是登城守备的通道。据考古探查得知,唐长安城外郭城的城壕遗迹宽9米,深4米,比汉长安城宽(约8米)、深(约3米)各增加了1米。韩建改筑隋唐皇城时,挖掘有护城壕,被五代、宋、元继承,导水入壕,则为护城河,但究竟宽、深多少,没有记载。明代和清朝初期,张永禄著《唐都长安》记载,“壕长四千五百丈(合约14.4千米),深二丈(合约6.4米),广八尺(合约2.56米)”,康熙时“浚深城壕至三丈(合9.6米)”,乾隆时进行全面疏浚,“加深四尺(合1.28米),面宽六丈(合约19.2米),底宽三丈(合约9.6米)”。基本上形成了今天西安护城河的规模,与现在实测城壕周长14.6千米,深10米,宽20米相差无几。

image.png


海墁、排水槽和排水口

此外,还在城墙内修筑有特殊的防卫设施,称之为马道。主要是在四门城楼的左侧各有一处登城坡道。今东、西、北三门的登城坡道已无痕迹可查,唯南门壁的痕迹尚存于城楼东边的城壁上。瓮城之内原无登城阶道,现有的阶道是为了方便游客上下城而后建的。

image.png


马道

城墙高深,行动不便,如遇战时,只有城楼处的上下城设施是不够的,因此还有6处登城坡道分布在沿城线上,其中有的已破坏无存。经过考察统计:东城1处已被拆掉,痕迹尚存于东二路东头的城墙面上(内壁)。西城1处在今北马道巷,保存较好。南城原有2处,今四府街南头1处(小南门穿于其下)尚存,下马陵附近的1处已无痕迹。北城2处均存,其中偏东的1处损坏严重。这样,加上四门城楼处的登城马道各1处,加上环城内侧6处,计有10处。考其形制相同,为等腰梯形坡道,底边长100米,顶边长10米,高与城齐,两斜边为上下城坡道,宽6米,一边贴于城墙,另一边原筑有护墙,并在上下坡口处设有朱红大门。马道两头分别上下,靠城墙者均建于城楼左侧。如此,一旦临战,军队车马可沿内环城路以顺时针方向紧急登城。

(来源: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西安文化遗产辑录》,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