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
近日,一则“沉迷游戏是病”的消息引发网友强烈反响。这则消息源自世卫组织宣布将“游戏成瘾”加入《国际疾病分类》,并将其纳入医疗体系范畴。不少游戏玩家对此深感惊讶,有资深玩家戏称,根据世卫组织给出的病症核心特征进行鉴定后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病入膏肓”。
众所周知,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打怪升级”确实隐患重重,轻则患上近视眼、颈椎病、腱鞘炎等疾病;重则可能会产生幻觉,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受到近年来手机网游迅猛发展的影响,游戏玩家群体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边缘化特征,许多未成年人也纷纷加入游戏大军,小至两三岁的孩童就可以熟练操作手机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成年人拥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尚可自我调节游戏时间,但未成年人的心智还未成熟、判断能力弱、缺乏自控力,往往会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荒废学业,甚至受游戏“暴力”的影响误入歧途,毁掉自己的美好前程。
因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他们远离游戏戕害,迫在眉睫。
首先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自己不要带头玩游戏,并尝试与孩子建立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培养孩子理性、自主能力。尤其现阶段处于暑假,家长更不能因为工作忙碌就放任孩子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保姆”为伴。
其次是学校应积极干预。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了解游戏成瘾导致的各种危害,引导正确、适度上网。而不是简单地靠“一纸禁令”不允许孩子携带手机、平板等设备上学,放学后却又通过电子设备布置并要求完成各种作业。
再次是游戏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游戏企业,更应该强调“社会责任”属性,不能让单纯的资本逐利行为蒙蔽了双眼。应该秉持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生态环境与责任担当,向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从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研究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规范化运营思路。
最后是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商业化脚步也突飞猛进。当人们使用电脑、手机上网学习或者用搜索引擎查询时,各种广告、弹窗无孔不入,令人不胜其扰。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那些或华丽、或低俗、或暴力的游戏广告画面格外具有吸引力,好奇心驱使之下极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对此,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网络广告的监管,并制定出长远的规范举措。
游戏好玩,切勿沉迷。通过社会合力进行有效干预,对未成年人游戏成瘾的行为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和监管部门共同携手,才能让未成年人真正远离游戏障碍。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