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纵横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探索发现  >  地理纵横
从天上水到地上水,当“水文”遇到“气象”
发布时间:2022-05-05     作者:袁慧玲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分享到: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唐朝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发问:“东流不溢,孰知其故?”这些古诗作中蕴含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海面和陆地上的水分蒸发到空中,凝结成云,从云中形成降水落到地面,汇集成河,又通过河道奔流到海,周而复始。

从天上水到地上水

水文气象学是研究水文循环的大气和陆地部分的学科,包括降水、蒸发、径流、土壤水、蒸腾等水分平衡和能量平衡,也是涉及水文学和气象学的交叉学科。

1.png

水循环示意图

水文气象学侧重研究水循环中大气和陆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从天上水到地上水以及地上水如何分配的过程。“大风起兮云飞扬”“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空中的水是随着大气运动的,而陆地水文的水受到地势的制约,是有流域边界的。大气具有混沌特性(又称“蝴蝶效应”,即系统的发展变化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同样水文过程也包含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提高天气和水文预测的准确性,依然有很多挑战。

水文气象信息哪里来?

“测,深所至也”(测,检查水深所达到的程度),这说明早期的观测概念是由度量水的深浅而来。

1651714741370079.jpeg

护城河水位监测——山东省济南市的水文观测设备。(袁慧玲 摄)

获取水文气象信息主要依赖于由观测仪器、遥感探测、数据采集、无线传感等技术构成的水文气象监测系统。它包括:通过水文站监测水文资料,基于地面和高空常规气象站收集常规观测资料;通过雷达、卫星、飞机、探空火箭等方式采集非常规气象资料等。

3.jpg

泉城广场水文站——山东省济南市的水文观测设备。(袁慧玲 摄)

水文气象信息 事关你我他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害性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水文气象信息不仅提供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也为农业、交通、城市安全、生态环境等重点行业提供预警决策和综合服务信息。而较长期的防旱防汛信息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jpg

翻斗式雨量计和墒情监测站——山东省济南市的水文观测设备。(袁慧玲 摄)

目前中国的水利和气象部门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观测网,以及多种水文气象信息平台(例如互联网和手机软件查询),并推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水文气象发展。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大家应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能力,根据预警信息提早采取行动和相应措施。‍(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