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景观  >  
时代之光,藏在新城里的那些“城宝”级建筑~
发布时间:2022-03-24     作者:   来源:西安文旅之声   分享到:

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任时光流逝,亦有着许多令我们难以忘怀的城市建筑。它们,其实静默地矗立在我们身边,不应被埋在灰尘之中。

image.png


时代之光凝于建筑之上,这些藏在新城的“城宝”级建筑,和西安古城墙一起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NO.1

永恒的建筑之光

西安人民大廈

image.png

建筑设计:洪青、方春霆

建成日期:1953年

原名西北人民大厦,位于西安东新街,我国著名的大型庭院式宾馆之一。整体规划上,中国古典院落的中轴对称布局,与西方古典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建筑,是时代的象征和体现。人民大厦,有着欧洲古典主义的构图原则:环形路网、圆形喷池、回形连廊等,皆具有欧洲古典巴洛克的手法。细部装饰上,雕刻着卷叶草、西番莲花枝草蔓、麦穗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图案。没有谁,可抵挡岁月的流逝;惟有经典建筑,有着永远不老的魅力。

image.png

NO.2

悠远的城市回响

报话大楼

建筑设计:沈元恺

建成日期:1963年

西安报话大楼,原名电报电话大楼,位于西安北大街西华门十字东南角。与1958年建成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姊妹建筑,总高62.5米,是当时西安城内最高的建筑。

西安报话大楼,向上挺拔感刺破天际,自高巍巍。纵观古今内外,凡杰出建筑钟塔为多,传递着文化的光与声音。报话钟大楼,塔楼四面镶嵌四个钟表,老城内,每到整点悠远洪亮的钟声响起,现代版的“晨钟暮鼓”,古今一脉相传。

修旧如旧,数十年而过,历经数次整修,然大楼原貌和底色不变。几十年过去了,大楼的报时钟,已成为西安的一个“声音符号”。

image.png

NO.3

恒久的艺术魅力

人民剧院

image.png

建筑设计:洪青、吴文耀

建成日期:1954年

人民剧院,是和西安人民大厦同一时代的作品,被收入英国皇家出版的《世界建筑史》中,是当时西北五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剧院。

剧院设计,该建筑采用中西结合的手法,将现代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融为一体。两边的雕塑,具有当时浓厚的政治、文化和生活气息。传统形式:三开间柱廊、朱红色柱子、雀替、斗拱、彩画檐壁等等;现代形式:大空间、钢桁架屋顶等。

“人民剧院”四字,由书坛大腕段绍嘉题写。建筑的魅力,与书法魅力相得益彰。

image.png

NO.4

橫若蛟龙的巍峨

钟楼邮局

image.png

建筑设计:杨明根、张顺威

建成日期:1960年

钟楼邮政大楼坐落于钟楼东北,是五十年代苏联式建筑,与钟楼东南角的开元商场现代化建筑相呼应。中部屋顶两端各有一座重檐方阁,建筑外观简单、端庄,大面积长条窗。

设计元素中楼顶两侧有对称耸起的阁楼,端庄大气,巍峨壮观,横若蛟龙,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的典雅和华贵。

image.png

NO.5

一城古意半城书

钟楼书店

image.png

建筑设计:沈元恺

建成日期:1954年

该建筑为框架结构,既有中国传统的浮雕工艺,又具有明显的苏联建筑痕迹:简单、端庄、长条窗。

这座书店,曾是西安唯一的书店,也是西北最大的书店。看一个地方的书店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有没有潜力和后劲。

image.png

NO.6

古为今用古朴在

和平剧院

image.png

建筑设计:毛莉菱、郑贤荣、孙巽

建成日期:1955年

和平电影院,具明显苏式建筑风格。屋顶为钢铁屋架结构,机制红瓦坡屋顶;彩色油漆隔扇门窗,正立面有四个粘砌朱红漆圆柱,建筑风格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造西安电影业多个第一:50年代的第一家放映宽银幕电影、60年代的第一家放映立体宽银幕电影、80年代的第一家放映立体声电影,90年代的第一家放映SR•D数码立体声电影的影院。

image.png

建筑是历史的载体

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

新城之美

越来越藏不住了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