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家庭百科  >  成长教育
懂得包容 孩子才能找到朋友
发布时间:2022-02-17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   分享到:

在大自然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人类社会里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那么,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能以“我”为标准去要求他人吗?老师和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既保持独立的自己,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看不惯他的做法、我是为他好、我没有想到他会这样等等。说这种话的人通常习惯于自己设定一个标准,要求别人的行动合乎自己的准则,如果不称自己的心,就指责别人或对其说三道四。但是,“我”是标准吗?

这个世界是你的,是我的,也是他的。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以自己的好恶对别人蜚短流长。所以,家长有必要从小引导孩子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幼儿园老师吴爽曾对自己的教育有这样的反思:一天下午,孩子们午睡后,宝宝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梳子让我帮她梳头。我足足花了五六分钟才为宝宝梳完她的长发,并说:“宝宝,到镜子前照照,看看老师给你梳得漂不漂亮。”她慢悠悠地走到镜子前扭了扭头,摸了摸我认为已经梳得很精致的头发,脸上露出既无奈又失望的表情。

扪心自问,给她梳头我从不马虎,可她没有一次表现出满意。这是为什么?一天,我与宝宝聊天:“平时都是谁给你梳头啊?”“妈妈”“妈妈早晨要上班,哪还有时间给你梳头啊?”“妈妈每天就给我梳一个‘马尾巴’,说这样省事,又节约时间。”“你喜欢妈妈给你梳的‘马尾巴’吗?”宝宝立刻来了兴致:“喜欢,这样一跑起来,头发甩啊甩,我觉得特别漂亮。不过我更喜欢把头发散开,这样就更漂亮了。”

我恍然大悟。从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反映出我习惯以老师的主观愿望代替孩子的想法,忽略了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和宝宝聊完天以后,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论给哪个孩子梳头之前,我都要询问一下:“你今天想梳什么样的头发?”而孩子们也都按照自己的审美来请我为她们梳头。吴爽老师从这件小事中意识到好心代替不了孩子的需要。

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各自的需要,不可能完全符合“我”的标准。“我”没有权利主宰别人,当然别人也不可能按照“我”的要求去生活。如果在交往中,我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人,一方面会使人感到很不愉快,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家长有必要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包容他人,这样,他们才容易结交到更多的朋友,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元。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