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心理驿站  >  
什么叫做活出自己?——当你对自己的欲望不再感到羞耻的时候
发布时间:2021-12-21     作者:   来源:壹心理   分享到:

“欲望”。 提到这个词,你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食欲,性欲,物欲?或者感觉到不自在,压抑,甚至是羞耻? “你欲望着什么?你知道吗?你敢说出来吗?” 我想能够面不改色,心无涌动地正视自己欲望的人,并不多。 曾经的很多年,我也不能。 后来我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不断接受个人体验,我也一直陪伴来访者向内探索。这么多年来,这份职业改变了我很多。
       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欲望。 欲望,的确不是一个风轻云淡的词,尤其是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甚至有禁忌意味。 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做乖孩子,要规训和压抑自己的欲望。就像孔融,要让梨给兄弟。 如果我们表达了欲望,不仅被认为是贪心的,而且是自私的,甚至是坏的。 但是,欲望,是人的一部分啊。 而且,欲望,是生命的源泉啊。 孔子说“食色性也”,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当我们学会了对欲望视而不见的时候,我们也许是一个好人,但我们还是一个真实的人吗? 如果我们压抑欲望足够久的时候,我们可能成为一个无私的人,但我们还是一个健康的人吗? 今天我想以我的真实故事,告诉你:欲望没有错,你可以欲望着某些东西,这是你活得真实、活得健康的大前提。  

从小压抑欲望,一点点磨掉了我的激情
      我记得小时候,爸妈带我去赶集,走到一个卖牛仔裤的地摊前,店主热情地兜揽生意。 在那时候的农村,牛仔裤是新鲜东西。可还没等我开口,我爸爸便对店主说:“我们家孩子不喜欢牛仔裤,嫌那个太瘦了。” 我也以为我不喜欢牛仔裤,直到看到同学穿着牛仔裤,非常时尚干练,我才知道我是喜欢的。 但我已经不敢把这个喜欢说出来,这个愿望成了一件羞耻的事情。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哪怕面对很小的欲望,都必须压抑的时候。 比如,我家是一个大家庭,在饭桌上,大家都习惯了互相照顾、谦让。 我从来不会主动夹自己喜欢吃的菜,总是把好吃的菜留给家人。所以,我在家吃饭总是得不到满足感。 大家都谦让的后果是,每次吃完都有食物剩下,却只能像负担一样被打扫掉。 后来长大后,我会回到工作的地方大吃一顿,不用照顾我的家人,可以肆无忌惮的点我爱吃的东西。想吃海鲜就点海鲜,想吃肉就点肉。但这也只是对曾经的一种补偿,吃得再多也很难感觉到满足。 就这样我习惯了压抑自己的一个个欲望,后果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只能随大流。 大家要考一个好成绩我也争取一个好成绩;大家要考重点高中,我也考;大家要考大学,我也考。 到了选专业的时候,我傻了眼,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最后我看到心理学没见过,就冥冥之中选了心理学。 毕业后,我进入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行业。我干得很不开心。我问自己,既然我不喜欢这份工作?那我喜欢什么? 这时候我才惊恐的发现,我的人生是蒙在鼓里的,茫然和盲目。而我早已被磨得没了激情,对什么都感觉到厌倦。 我不能再这样下去,出于自救,我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当我能够正视自己的欲望时,我活过来了 

一开始我会花许多时间,和咨询师谈论我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大部分是人际困难。 比如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个特别爱加班的领导,这个领导总是会有一些不那么重要,不那么紧急,甚至是无意义的加班。他为了表示自己工作积极努力,自己会加班,也会以单位的名义,以奉献的措辞“绑架”部门下属加班。 我对此深恶痛绝,我和领导有很多对抗,因此产生很多人际上的摩擦和不快,让我很烦恼。 通过咨询,我发现我跟领导的矛盾实质不是加班的问题,而是个体边界的议题。 领导无限的将自己的欲望(加班取悦领导)带到了工作关系中来,尤其是带到部门中来,他将部门等同于自己。因此我的边界被突破了,我的利益被侵占了,我的欲望被覆盖了。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突然发现,我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于是我能够学着去表达自己的欲求。 慢慢地,我能够平静且有理有据地拒绝领导无谓的加班,甚至可以很好的划出边界:不该我做的事就不要来烦我。 然后,很神奇的是,改变发生了。 领导反而能够尊重我,我与同事的关系也变得融洽,彼此有真诚的关心,而不是刻意营造的和平。 当我们能够向内看,正视自己的欲望的时候,曾经那些压抑的堵塞的地方便通畅了,有了灵活的空间,这时候现实的问题自然会变少。 我也发现我不只是不喜欢无谓的加班和被人侵占边界,我还喜欢着更多东西。比如我喜欢上了心理咨询,我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于是我辞掉了不喜欢的工作。 我感受到自己充满生机,人生充满可能性,我找到了活着的激情。 后来,我当上了心理咨询师,我不再活在茫然和盲目里,我对自己的现实问题有了很多觉知。
       但我的个人体验没有中止,我觉得探索自己是很一个很长的过程,也是一段值得的旅程。 我开始和咨询师谈论一些我喜欢看的书、电影,以及哪些情节打动了我,我也会发表我对小说人物的看法。 比如说《平凡的世界》里的田晓霞,我看了开头就知道这个人物一定会死掉。 因为路遥把很多年轻人的理想主义,把许多女性的包容、细腻、体贴统统放到这个人身上,让这个人物太完美了。而一个真实的人是承担不了这样的完美的。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和亲人朋友去分享这些,因为这些太“无用”。他们或说:你整天琢磨这些能变成钱吗?能升值加薪吗?能变成大房子吗?能变成车吗? 但是我相信庄子的话,无用之物有大用。 我很珍惜自己可以想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的特质,我也很感激,我能在咨询中,去谈论这些“无用”的东西。 因为这些“无用”是我的热爱,是我的所思所想,是我的欲望。 经由这样的讲述,我逐渐的真正的拥有了自己,我成了自己的主体,我成了欲望的主体。
       心理咨询,是一个不断唤醒人欲的过程 

a. 咨询师会提供一个话语的空间 咨询师主要的工作是学会闭嘴,同时学会倾听。 倾听什么呢?倾听来访者的内在欲望。咨询师会肯定你的感觉,肯定你的愿望。 比如一些你对父母的不满或者愤怒。咨询师不会站在传统卫道士的角度讲话,不会劝你孝顺,也不会苦口婆心劝你理解父母的苦衷。 他们不会被文化和习俗绑架,他们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不评判的眼光,他们会说:有的时候对我们伤害最大的恰恰是我们的父母。 你会觉得被理解到了,自己终于被如实的看到了。 父母和亲人都不太看得到我们,他们会期待我们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孝顺的人。 但是咨询师不会这样,咨询师的期待就是你如实的看到自己,做一个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感受,真正的会爱自己的“真人”。
       b. 心理咨询是让你有权力欲望着一些东西 有人认为咨询之所有用,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咨询中随意言说,宣泄情绪。我认为这是对咨询的误解。 咨询是自由的言说,而不是随意的言说。 自由的言说意味着不会对你限制,不限制的是你的欲望,让你有权利欲望着一些东西。 就像余秀华写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是诗人的一个欲望,是她对亲密与性的欲望。 心理咨询一直有一条隐隐的主线,不会任由话语随意的驰骋,咨询师会紧紧的贴着你的话语,追随你的感受,尽可能捕捉到你真正的欲望。 比如,当我们表达对一个人的憎恶,我们可能会说到我很希望他不得好死。 咨询师不会一直让话语停留在宣泄的层面,而是会询问你的感觉:你很憎恨这个人?你憎恨他是因为你觉得被伤害了? 这样就可以展开故事,我们跟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在这段关系中发生了什么,带给了我们什么的感受……在诉说的过程中,我们会清晰自己的欲望。 在和来访者工作的时候,我也会很注意给他们足够的话语空间。 因为我们喜欢谈论的事情,我们想要谈论的事情,里面有很多我们的情感投注和欲望。 

c. 当你正视你的欲望,你会做更真实的人 生而为人,你究竟想要什么?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些问题,你回答得上来吗? 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我一直在这条路上。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慢慢地发现我也有很多恶意,我会幸灾乐祸,我会希望身边的一些人不能梦想成真,我也会嫉妒别人…… 我曾经以为这些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但是后来发现这都是我曾经做过,甚至依然在做的事情。 所以心理咨询在不断地叩问我的欲望,我究竟是一个什么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样的叩问会让我更了解自己。我有时更喜欢自己,有时候会更加讨厌自己,因为我没有看起来那么好。但是整体来说,我更加了解我自己,我也更能接受真实的自己。 于是,我和自己变得亲近,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 我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会做一些真正的满足自己的事情,同时我也会对很多的诱惑说不,对自己真正向往的东西毫不犹豫追求,不被无谓的束缚绑架。 这就是心理咨询对我最大的帮助,让我看清自己的欲望,更加坚定的活出我自己,当然依然带着某种胆怯和小心翼翼。 我很遗憾,曾经的很多年,我不敢正视自己的欲望;但我也很庆幸,现在的我,活得如此真实。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 “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 所以,不要再害怕你的欲望,去正视它,去承认它,去开启你的生机和非凡。

心理咨询师孙雪岗 | 作者 秋里 | 编辑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