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黄河诗八角枕(佳县文化馆藏)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在河津窑的一个金代瓷枕上,意外看到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中国古代的瓷枕已经是很让现代人匪夷所思的器物,还要将诗文写在瓷枕上,我们无从考证这样美妙的想法最初是怎样浮现在匠人的脑海里,但事实上,诗文题材是河津窑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山西河津古称“龙门”,北宋时因境内有黄河渡口而改名河津。河津位于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自唐代起,瓷器生产历千年不绝。公元12世纪前后的宋金时期,河津因靠近政治中心开封,人口增加,经济繁荣,瓷器生产达到鼎盛。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河津固镇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发现一处宋金瓷窑遗址,不仅填补了这一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为国内外相关瓷器文物找到了烧造窑场,而且揭示出完整的制瓷产业链,为研究宋金时期河津窑的制瓷流程、烧窑技术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因此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河津固镇瓷窑遗址四号作坊三维剖视图
北宋精细白瓷和金代装饰瓷枕代表了河津窑的工艺水平及产品特色。其中金代瓷枕分高温粗白瓷枕和低温釉陶枕两类,造型以八角形和腰圆形为多。河津窑工在借鉴周边窑场技术的基础上,非常注重在艺术、造型、装饰、色彩和内涵方面的重塑,并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携带文人气韵的诗书题材瓷枕,其文字内容或是唐宋名家诗词,或为地方文人佳作,书法艺术水平也很高,表现形式多样,几无错别字。在瓷器工艺上,呈现完全可与文人比肩的书法之作,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前所未见的。
黑地白粉书诗文八角枕(运城博物馆藏)
书法枕的表现手法可分三类。
● 一类是在白化妆土表面或减地处蘸黑彩书写。
“诗酒琴其(棋)客,风花雪月天。酒中曾得道,醉里遇神仙”白地黑彩草叶纹开光书法八角枕
(运城市盐湖区博物馆藏)
● 一类是采用剔花填黑彩工艺,再蘸白色化妆土书写,画面对比鲜明,立体感强,有浅浮雕效果。比如,一件白地剔花填黑彩书法八角形枕,枕面随形勾双线边框,中间书写五言诗:“柴门掩石泉,夏日亦闻蝉。冷落花廷竹,馨香草里兰”。书法欹侧多变,运笔劲逸不纵。大胆沉稳的剔花填黑彩技艺、超凡脱俗的黑地白粉书法、纯熟秀雅的三彩运用,使河津窑在造型装饰、书法艺术、色彩呈现等方面独具匠心。剔花填黑彩是河津窑瓷枕最主要也最具标识性的装饰技法。
白地剔花填黑诗文八角形枕(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 还有一类是直接在枕面刻划文字。如一件书写北宋诗人范仲淹《越上闻子规》的瓷枕,以月牙形壸门开光搭配传统的珍珠地划花技法,枕面阴勾双线半月形边框,内被竖向双线分割,中间勾划诗文,左右划花叶纹,衬以珍珠地。除了对原诗文的直接引用,还有一些即兴发挥,以契合匠人自身想表达的意境。枕面书法多俊秀老辣,用笔章法考究,显示出书写者深厚的书法造诣。
白地珍珠底诗文枕 北宋诗人范仲淹《越上闻子规》(河津市博物馆藏)
花卉纹样是仅次于诗文的装饰题材,以牡丹最为常见,取其富贵吉祥之意,多以剔地留纹和珍珠地划花技法来展现。有的作盛开状,有的作含苞状,形象鲜活生动。八角枕以剔地填黑手法展示,黑白相映,尽显牡丹雍容华贵之美。圆形枕以珍珠地划花技法表现,用线条勾勒牡丹花叶,简洁明快。低温釉陶枕上的牡丹,则以色彩取胜,花瓣呈白色,花蕊呈黄色,枝叶呈绿色,整体效果素雅端庄。荷花也是常用的花卉纹样,多以剔花填黑彩技法展示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境界。除诗文、花卉类主要题材,还有婴戏、动物及人物故事等。
金剔花填黑缠枝牡丹纹八角枕(河津固镇瓷窑址四号作坊出土)
山西是金代文化重镇,河津窑瓷枕上所呈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与当时高度发达的文化背景分不开。在河津窑的陶瓷艺术中,瓷枕不再是简单的枕具,其丰富的造型和图文装饰,承载了绘画、诗歌、书法、雕塑等中国传统文化,兼具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是研究金代民俗风情、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
黑地白绘花研钵(河津固镇窑遗址出土)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