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场PUA”?背后又有哪些套路?遭遇“职场PUA”应该怎么办?日前,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心理治疗师胡健波为大家揭露“职场PUA”的套路。
PUA,全称是Pick-up Artist,这是起源于美国的“搭讪艺术”,原本是用于两性交往的一套方法。后来这个东西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变成了用洗脑、诱骗、打压、占有、威胁、心理暗示等一系列精神控制手段,来欺骗异性的感情和钱财,甚至掌控对方的人生。
“职场PUA”,其实是从“爱情PUA”延伸出来的说法。它多发生在上司和下属之间,上司通过不断打压员工的自信、人身攻击、制造焦虑情绪等手段,让下属逐渐丧失自我,并认为离开现有的岗位无法找到更好的工作,最终对上司唯命是从。
胡健波介绍,“职场PUA”的套路分为四步:第一步,通过不断否定来实施精神打压。第二步,会以“让你多历练”为借口,安排给你很多超负荷的工作。第三步,关闭你的信息通路。周围同事往往会和老板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三人成虎”让你产生高度的自我怀疑。第四步,反复推拉,打个巴掌再赏甜枣。当你打算辞职时,领导会突然缓和对你的态度;当你辞职念头打消后,领导又故态复萌。
胡健波介绍,正常在工作上的批评教育和“职场PUA”存在着根本不同。正常的工作批评教育一般比较具体,对事不对人。正常的工作批评教育不会极端到只有负面的评价。“职场PUA”与之相反,往往会先给你灌各种励志毒鸡汤,而后进行不间断的负面打击,只为让你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错都是你自己能力不足的问题,与别人无关。
摆脱“职场PUA” 心理专家开出诊疗良方
首先,开具“认知清单”,明晰大部分评价的来源。
其次,进行“认知检验”,让上司不再成为评判你能力和价值的唯一标准。打开信息通路,面向自己最为信任的亲友、同事等求助,多聊聊自己的经历,了解他们对你生活及行为方式的评价。
再次,重构“认知”,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既能够坦然面对自身缺点,同时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
最后,当患者逐渐好转改变时,心理治疗师及时进行反馈,对患者进行具体化的指导。明确告诉患者哪方面做得好,哪些地方仍需要改进。
“PUA患者就像是拿着望远镜(把自己渺小化)看自己,他们只能看到自身不好的地方;而心理治疗师就要用‘放大镜’发现患者的优点,从细微处让患者重拾信心。”胡健波说,容易被PUA的人往往有强烈自尊心、不服输却不太自信,需要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完成自我认知。
要摆脱“职场PUA”的控制,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强化认知,修正领导对你“失真”或“歪曲”的评价,直到使患者歪曲的认知完全纠正过来。
作者:梁婧娴 王蕊 江晨 翁娅男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