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
生态红线
ecological red line
又称:生态保护红线
定义: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学科:城乡规划学_城乡规划技术科学_城乡规划生态和节能技术
相关名词:生态保护红线 生物多样性 生态红线区
【延伸阅读】
生态红线又称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特有的概念,是结合我国生态保护实践,根据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
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会议强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思路,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要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开展科学评估,按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脆弱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明确管理责任,强化用途管制,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监测监管,确保生态功能不弱化、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制度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2021年9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中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保护了全国近40%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功能,约32%的防风固沙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固碳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5%。
生态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是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的实线,是必须严防死守的高压线,也为世界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关系贡献了“中国方案”。(延伸阅读作者:吉林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主任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