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严格落实
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
西安一些景区
陆续恢复开放
小布为您整理如下
易俗社文化街区
11月4日
易俗社文化街区将恢复开放
日思夜想的老字号
还有那一声声熟悉的秦腔一声吼
已经准备好了
曲江池遗址公园
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
曲江池遗址公园
已与大家“暂别”数日
经历了短暂的分别
11月2日
曲江池遗址公园恢复开园
西安汉城湖景区
银杏金黄
湖水湛蓝
11月4日
汉城湖景区将恢复开放
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作为每年秋季的银杏拍照好去处
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11月2日
恢复开放
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
11月3日
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恢复开园啦!
在秦岭北麓
走进动物世界
注:具体开放详情以各景区官方公告为准
此外
西安市图书馆(含分馆)
也于11月3日起恢复开放
实行预约入馆 控制在馆人数
暂停线下活动
近日
新版景区恢复开放
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来了
10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1年10月修订版)>的通知》。
一、景区开放总体要求
(一)坚持常态防控。各地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紧抓实抓细旅游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明确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是景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二)坚持科学防控。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对旅游景区开放承载量和接待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分级管理,科学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疫情高风险地区旅游景区该暂停运营的要立即暂停运营。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
(三)坚持精准防控。要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防控,补上短板漏洞。继续面向公众主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预约旅游、厉行节约等宣传引导,强化公众疫情防控意识,培育文明旅游、预约旅游和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景区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
(四)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要关心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及时做好疏解疏导。
(五)强化疫情防控培训。加强对员工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事项的培训,确保员工上岗前具备必须的防控知识,提高员工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敏感度和处置能力。
(六)严格上岗工作规范。应按照属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
三、做好景区公共卫生和场所防控
(七)加强清洁消毒。应及时对景区密闭建筑、公共场所、卫生设施、游乐设备、餐饮场所等进行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景区内洗手、喷淋等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和免洗消毒液。做好公共卫生间、垃圾桶等公共设施及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保持景区内清洁卫生,产生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运过程中应采取密闭化运输。
(八)强化重点环节管理。各景区应根据实际,结合区域功能和项目类型,加强对游客中心、演艺场馆等重点场所和游船、交通车辆、索道、游乐等重点设施的精准防控,对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项目和场所,要强化局部卫生管理和防控措施。
(九)做好安全保障。要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要做好医务服务,不具备条件的应当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要确保设备安全,应对景区交通和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符合恢复运营条件和安全管理要求。重要节假日、大型活动前,要组织开展巡查,及时发现防控漏洞和风险点并督促整改到位。
四、强化景区游览管理
(十)加强流量管理。景区要科学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严格落实门票预约制度。景区内演艺场馆应实施专门预约管理,合理设置观众最大接待量和观看演出时观众的间距。有效采取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
(十一)落实实名登记。应实行实名制购票,做到可查询可追踪。鼓励景区积极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
(十二)加强游客防护。鼓励景区采取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扫码支付等方式有效减少人员接触。对进入景区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在密闭场所、人员密集的室外场所,游客均需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保持交通、购票、游览、休息、餐饮等场所人员间距,落实“一米线”要求。
(十三)防止人员聚集。应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安排游客入园。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狭窄通道等容易出现人员聚集位置要配备管理人员,加强游客秩序管理。优化设置游览线路,避免瞬时拥堵。
(十四)优化游览环境。餐饮服务单位应加强循环使用餐具清洁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无污染餐具,反对餐饮浪费,减少各项废弃物产生,优化游览环境。
(十五)加强现场巡查。应配备人员加大景区巡查力度,对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不文明旅游等行为进行及时劝诫,切实维护好景区游览秩序。演出时场馆内应设置专门人员,提醒观众、服务员、演员规范佩戴口罩。
(十六)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应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游客服务中心、提示牌、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及时发布景区恢复开放管理措施和疫情防控知识,加强秋冬季游客健康知识宣传,帮助游客掌握防护要点,引导游客增强防护意识、配合防控工作。
五、及时有效处置异常情况
(十七)加强沟通联动。加强与当地卫生防疫和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动,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十八)做好应对处置。应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发现疑似症状员工或病例的景区,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工作,按照当地党委政府要求,及时做好应对处置工作。
小布提醒:
大家出入请
戴口罩、测体温、配合核验健康码
出行游玩注意
配合景区疫情防控措施
除了恢复开放后的景区外你还可以换种方式“云游”西安多个景点——这不 日前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按图索“迹”西安文旅地图》纸质地图和线上“西安文旅智慧导览”小程序
这份文旅地图结合了线下纸质地图和线上小程序。纸质地图为单张全开双面地图,尺寸达到700*1000mm,地图上标注了600多处文化坐标。
地图A面主要展现了西安山川形胜的城市格局,南依秦岭,八水环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从蓝田猿人到杨官寨遗址的建城史,从丰镐二京到隋唐长安城的定都史,数千年城市变迁、文明绵延的过程。
地图B面内容以西安文脉为主,主要呈现重要的历史事件发源地、历史典故发生地、文学作品创作地等,所谓“寻常巷陌,皆有文化”。比如玄武门事变发生地点、承天门大街位置、延平门等所在地;唐诗中的一些名人名篇在西安的发生地、关联地也在地图上进行了展示,诸如“僧推月下门”中“推敲”典故的发生地、白居易“长安居大不易”居住地、“人面桃花相映红”写作地等。
线上地图则可搜索“西安文旅智慧导览”小程序浏览,地图既承载常规电子地图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功能等基本功能,又设置了AR、路线、视频、个人四个方面,对重点地标包括体育场馆、著名景区用AR技术呈现,手机扫描地图,便会在手机上出现立体的动画,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融合。线上地图具体分类为山川河流、城市变迁、旅游景点、文史典故、体育设施、红色文化资源、城市坐标七部分。
大家可以按图索“迹”一起“云游”西安吧!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